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建築是什麼?在哪?
如果這個問題出現在了今年高考的地理試卷中,相信每一個成都考生都會默默一笑,立馬下筆得分——環球中心。
畢竟對于成都人來說,這是一條燙知識。
但很多沒實地來過環球中心的朋友并不知道,這裡還是一個世界級的超大型、多主題的密室逃脫專場。
成都是讓人來了就不想離開,成都環球中心倒好,是讓人來了,就不好離開。
說實在的,有着“地球最大”名号的環球中心,隻是号稱亞洲最大密室逃脫,是因為它比較謙虛。
從衛星圖看過去,整個建築如此雄渾偉岸,蔚為壯觀,是成都人心目中的“世界第8.1大奇迹”。
世界第二大單體建築的五角大樓來了,都必須喊環球中心一聲“哥老倌”。
甚至不少網友在帖子中直言,從遠處看環球中心,宛如洛夫克拉夫特筆下的神秘建築,讓人有一種難以言狀的,自身渺小和未知強大對比下的震撼,喚起了自己的“巨物恐懼/巨物崇拜”。
其實在最初,成都會展集團隻是想開發一個3萬平方米的室内水上樂園,定位僅僅是旁邊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的配套娛樂設施,後來為了提振外界對成都發展的信心,打造一個超級地标野望漸漸浮出水面。
也不用太誇張了,就對标迪拜塔吧,它是世界最高,那我們就世界最大吧。
此時,水上樂園的格局顯然偏小了,于是先把水上樂園擴展為了25萬平方米的海洋樂園,同時開始做加法。先是加了個45萬平方米的酒店,再加個4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接着又加了8棟總面積達80萬平方米的大型寫字樓。
最後就形成了這麼一個擁有180萬㎡左右占地面積的龐然大物,相當于7個北京鳥巢,20個悉尼歌劇院。
這讓初次見到環球中心的韓國人,不禁用人類共通的語氣詞表達了驚訝之情。
由于環球中心整體方正,已經不好說它是坐北朝南還是坐西朝東。
在這裡,成都人“抵攏倒拐”那一套俨然失效,必須老老實實的按照“EWSN”,也就是“東西南北”來辨認來路與去路,這讓成都人本就不富裕的方向感雪上加霜。
從這張簡略地圖可見,環球中心的大型出入口就有15個。每一位踏入其中的人,都瞬間變為了一隻進入巨型蟻穴的螞蟻。
據說,在世界第三大單體建築的濟南龍奧大廈裡,裝有40多部電梯。
而環球中心裡,光電梯就有161部,另外還有142台自動扶梯。
其中提升高度21m的超大高度自動扶梯,讓韓國觀光團誤以為是亞洲最長的電梯,領隊表示,下一趟旅程或許會為大家安排安排去重慶。
但即使是身賦8D血統的地道重慶崽兒,走在環球中心,也會在心中達成英雄惜英雄的默契,“勒候兒還是有楞個打老殼哦”。
人們常說,在重慶你永遠找不到一樓,那麼在環球中心,你或許很難找到“北(方向)”。
如果非要分出一個難度等級,圍繞在環球中心外側一周的寫字樓區域,大概處在最低難度。
在一個忙碌的中午,外賣員小李手中拿着門牌号1514的外賣,順着電梯上了樓,終于看到了門牌号1513,心中暗喜,“穩了,就在隔壁了,今天的跑單王有望了”。
結果上前才看見,一牆之隔的門牌号赫然寫着“1701”,霎時猶如當頭一棒。
小李不甘心,但心中也不免蕩起了一絲異樣:這裡到底是15樓還是17樓?
随後小李急忙跑向了寫有樓梯層數的電梯井求證,随即發現了一個更為難以接受的事實:
雖然是同一層,但這裡既是15樓也是17樓!
感受到天旋地轉,以為鬼打牆了的不止小李一個人,那些初來環球中心上班的人,剛開始都以為是自己的錯覺,甚至幻覺。
之後才發現,當初設計這裡的人,可能是從“潘洛斯階梯”中找到了不一樣的設計靈感。
既然N1的15樓等于N2的17樓,那麼N2的15樓,會是N1的幾樓呢?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們下了兩層,發現:
這又涉及到,環球中心樓層命名的規律,13、14兩層樓是不存在的。介于西方對“13”的忌諱,與東方對“14”的忌諱,東西南北的這兩層樓,都用“E、W、S、N” “8、9”來表示。
所以,我們還是沒有找到,丢失的那兩層樓,到底在哪裡,隻能承認,這裡的每一層樓,都是一個“莫比烏斯環”。
一條2公裡的回廊,串起了環球中心的内部空間,走的人經常迷路,向東走會走到西,向北會去到南。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明白了,人生不需要精通每一條路,隻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路,其實也就足夠了。
當然,這裡真正的地獄難度,還在環球中心的負一樓。
負一樓大緻以商業區、停車區、通道區構成,哪怕是自诩方向感絕佳的人,也絕對不能對這裡掉以輕心,即使是把生存大師貝爾蒙眼扔到這裡,也極其容易找不到北。
在商業區最不需要擔心,實在不行至少可以找到人問路,但在車庫與通道,要嘛跟着别人走,要嘛聽天由命。
遺憾的是,在環球中心開業之初,由于缺乏老鳥帶路,大部分司機也隻能聽天由命。為了在地下5400個停車位中,找到自己的那一位,而迷路一個多小時的大有人在。
比如,在下地下停車場之前,心中默默記好了環球中心的保命代碼“EWSN”,但随着在找車位過程中的左繞右繞,停好車之後,發現柱子上赫然寫着“A區”,啥時覺得頭上被來了一悶棍。
于是回來的時候,找了一個小時的車,又找了一個小時出口,到了地面的那一刻,陽光是那麼刺眼,空氣是多麼自由。
環球中心在公共交通上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負一樓與地鐵一号線無縫接駁,放在今天,怎麼地也是個被吹爆的“世界最大單體TOD”項目。
這本是無數環球中心打工人的福音,但沒想到,還是栽在了負一樓裡。
負一樓的龐大空間,都是像這樣的通道,層高不高,又十分空曠。
不少美術老師,曾專程把學生帶到這裡,來感受透視的魅力。
我在負一樓的通道裡,試圖找到其中的奧秘,發現根本就是徒勞,你很難猜到轉角後會去往哪裡。
上一個轉角是康莊大道,
下一個轉角,出現了兩部電梯。
我記得,上一次在轉角遇見兩部電梯,還是在庫布裡克的《閃靈》裡。
當你終于看到了通向陽光的階梯,也不要提前欣喜,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樓梯上面是哪裡。
可能是不經意來到了環球中心的腹地;
可能是南面深處的環球洲際酒店;
可能是一個冷門的通道,讓你又回到了正門。
甚至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聖托裡尼”。
我用運動軟件記錄下了自己的行走軌迹,結束後發現一不小心畫了一艘帆船,耗時半個小時, 感覺也就隻領略了冰山一角。
在環球中心負一樓,要學會“走回頭路”的哲學,即剛才怎麼來的,走的哪個通道,坐的哪個電梯,就原路怎麼回,如果想找捷徑,換了條路,可能就會迷路。
人都是依靠着“規律”活下去,但在環球中心,很多你上一秒建立起來的、自認為的規律,下一秒就不得不廢棄。
比如N1、N2入口可以下到負一樓,N3卻下不了負一樓,走樓梯也不行。
據一則UC新聞報道,日本教授安雄何澤康,曾在實地到訪成都環球,并深入考察之後,建議将環球中心作為下屆世界捉迷藏大賽的比賽用場地。後來因種種原因,日本教授的願想沒有得以實現。
難以否認,龐大的環球中心在設計建造之初,太少考量到以人為尺度,讓工作生活在這裡的人,誕生了種種誤會與障礙。
比如還有太過擁擠,無法下樓的電梯。中午想逃脫辦公室去吃飯,12點基本不可能,電梯不經停,經停也是人滿為患,隻能點外賣。
點了外賣,對方說在門口了,才發現,你說的是N1門口,他站在1N門口,順序之差,宛如陰陽兩隔。
下班後還有第二重困局,10點下班後,走出了環球中心,但也沒有走出環球中心,因為打車排隊100多個,回不到家……
還有讓很多滴滴司機聞風喪膽的單循環車道……如此種種,都讓人們不得不抱以對亞洲最大密室逃脫的敬畏。
當然,還是有不少人/公司曾從環球中心“逃”了出去。
比如2019年,一家來自深圳,名為“babypastel兒童攝影”的機構,便在大搞一波團購之後,利索地逃離了環球中心。
隻能說寫字樓大了,什麼樣的公司都會有。當初為了填滿偌大的寫字樓,物業也不得不對入駐門檻一降再降,無意間讓這裡的企業良莠不齊。
當然,也有不少初創企業感謝這裡,感謝環球中心給了他們一塊處在黃金區位,卻又性價比極高的辦公場地。
不少人逃離這裡,也有不少人向往着這裡。不會有人永遠待在環球中心,但環球中心裡會永遠有人。
環球中心,是時代的産物。
08年地震之後,外界對成都發展的信心開始動搖,為了給外界信心,需要一個超級地标來提振士氣,鎮住場子,拉動城市内需,環球中心的修建設想正始于此。
同時,環球中心的修建與誕生,也正式吹響了成都向南的号角,它就像站在天府大道旁的先鋒部隊,為城南乃至整個成都帶來了話題與目光。
它有太多缺點,但它也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成都在08年後迎來了發展的黃金十年,又怎能說這個超大地标沒有絲毫功勞。
隻是說,環球中心沒能掙脫時代的桎梏,它過于追求宏大叙事,卻忽略了人性化。
反觀現在的成都,不再修建這樣的龐然大物,也不再盲目追求建築的數值高度。現在的成都,更注重以人為尺度,更注重與人的交互。
當我們看到如今極為規整、秩序,有如蛛網般交織的地鐵線路;當我們看到宜人、活力,有如翡翠玉環般的環城綠道;當我們看到城市中的公園、湖泊的不斷崛起,我們知道,成都從時代中走來,更從未停止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