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日報】
參展作品《小葉紫檀有束腰雕龍紋大羅漢床》
8月18日,在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首日,百餘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輕工大國工匠攜作品亮相“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師工匠精品展”專題展區。“這張紫檀雕雲龍紋羅漢床的原物出自宮廷造辦處,采用印度小葉紫檀滿徹工藝,主體結構為三屏式,外翻馬蹄、三彎腿、鼓腿彭牙、穿銷挂榫,結構科學合理牢固。從選料、雕刻、制作、打磨、燙蠟,我和團隊一起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更生正在展區向參觀者介紹道。
劉更生身為國家非遺龍順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金隅龍順成公司副經理、京作非遺博物館館長,曾成功修複了故宮養心殿的無量壽寶塔、滿雕麟龍大鏡屏等數十件木器文物,複刻了故宮博物院金絲楠鸾鳳頂箱櫃、金絲楠雕龍朝服大櫃,使經典再現。
2014年,舉世矚目的APEC會議在北京召開,京作家具“托泥圈椅”被選中作為21國領導人的座椅,龍順成接到了這批家具的制作任務。為了解決傳統紅木家具坐感較硬、舒适度低的問題,他們邀請積水潭醫院的骨科專家參與并設計了不同弧線、不同厚度的坐墊和靠墊,針對不同領導人的體型,按照人體工程學逐一設計,保證了每把椅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整個制作過程中,他與團隊加班加點,終于圓滿完成制作任務,得到各級領導對于“京作”家具的高度贊揚。劉更生設計的“APEC系列托泥圈椅”也榮獲世界手工藝産業博覽會“國匠杯”銀獎。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劉更生承擔着冬奧全部展陳家具的産品設計及工藝把關的重任。“京作”家具從原料到成品經曆100多道大小工序,時間緊任務重,還要堅守冬奧嚴格的品質标準,劉更生帶領手工匠人,按照場地特點,反複琢磨技藝,針對代表性“托泥圈椅”,先後改良47處,部件尺寸标準由誤差範圍±0.5毫米,縮減到誤差範圍±0.25毫米,平整度、表面光澤度标準都得到大幅提升。最終圓滿完成冬奧服務保障任務,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家具文化之美。
“傳統家具制作講究‘型材藝韻’。‘型’是指家具的形狀和造型,‘材’是指所使用的紅木材料,‘藝’是指紅木家具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制作工藝,‘韻’是指紅木家具在型、材、藝相互輝映的基礎上,展現出的獨特風格與神韻。”提起“京作”家具之美,劉更生滔滔不絕地向記者進行介紹。
榫卯被稱為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結合,科學合理,其精髓也是匠人們長期探索研究的課題。劉更生在博覽會現場為觀衆講解到:“大家看這套紫檀中堂,僅是桌子和椅子上的‘壽’字和花紋都極有講究,不僅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且巧妙地起到了穩定作用。不用一根釘子,不用任何膠水,這些完全是用榫卯結構制成,每個榫卯都可以打開,榫卯是中國傳統家具的精髓。我們為了讓座椅更加穩固,在制作中采用了龍順成獨門絕技——‘一木連做’。所謂‘一木連做’指的是座椅的每條腿從上到下都是使用一根完整木料制成的。除了從結構上強化了座椅的牢固程度,‘一木連做’還提高了座椅美觀性,兩塊木頭拼接到一起,不管如何精心選配,兩塊材料的的紋理、色差總還是有的,而“一木連做”的家具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劉更生表示:“‘一木連做’使‘京作’家具的整體性得以更好的表現,尤其在色澤、紋理等方面表現得無可挑剔、渾然一體,更體現出匠師工藝的精湛。”
多年來,劉更生帶着徒弟們一直走在紅木家具制作工藝傳承與創新的探索之路上。“按照傳統做法,一根彎曲的紅木要先去掉彎曲的部分,隻留下直的部分使用,這會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費。”劉更生介紹,他帶領團隊研發出曲木拼接技術,即家具闆材橫向拼接時,接縫處随原木形狀彎曲,打破之前木材橫向拼接時的直線狀态,實現了直線拼接拼縫嚴和花紋紋理一緻、闆材寬度一緻、木材顔色一緻的效果。這樣下來,每年可以節約成噸的珍貴紅木材料,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劉更生坦言,自從參加了多項國家重點的硬木家具制作項目,内心越來越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從事古舊家具的修複後,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加強,成為非遺技藝的傳承人,更加覺得責任重大。現在我不僅僅是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藝保護好傳承好,更多的還是把龍順成的工匠精神傳下去。(忽 豔 魏 靜)
大國工匠劉更生在展會現場向觀衆介紹“京作”家具之美
本文來自【消費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