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湘西,為什麼我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山川聳立,風景優美,而最先想到的竟然是頻頻出現在恐怖小說和影視劇中的湘西三邪:蠱術`趕屍和落花洞女。
在這跌宕起伏,傳說詭異的湘西三邪中,又以蠱術中的放蠱,下蠱,蠱蟲傳言最多。那麼,能操控人的情志,殺人無形的蠱毒到底是真是假?有沒有科學道理?蠱蟲又到底是啥東西?能下蠱還能解蠱嗎?
隋朝(諸病源候論)中描述: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至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詳細記載了毒蠱的來源和使用方法:把蜈蚣、蟾蜍、毒蛇、蜘蛛、蠍子等毒蟲放在一個器皿中,讓其相互蠶食,最後存活的就是蠱蟲。蠱蟲認主,蠱蟲通過飲食,觸碰等方式讓蠱蟲進入被害者的身體,稱之為下蠱。中蠱者輕的往往腸鳴腹脹,内髒不适,重者如同提線木偶,神志混亂,甚至死亡。
湘西蠱術究竟有多少種呢?傳言僅蟲蠱就分為蛇蠱、蜈蚣蠱、蠍子蠱、蜘蛛蠱、螞蟻蠱等等。蟲蠱能操縱毒蟲噬咬仇人。還有一種神奇的金蠶蠱,據說金蠶蠱是一種無形的蟲靈,精心選取十二種毒蟲,将其埋到十字路口處,等七七四十九天才能取出,再放進香爐密煉而成。中此蠱毒的人一般先是浮腫,最後七竅流血而亡。還有不用毒蟲也能制蠱,比如石頭蠱,僅用石頭就能制蠱!使用最多,據說至今還存留的是苗疆女人特有的情蠱。情蠱是女人為了吸引異性而專門制作的蠱,用自己的心血作為蠱的原料,花上十餘年的時間精心培養,才能煉成一個情蠱。如果有喜歡的男子,便把情蠱放在自己的衣服上,男人一旦中蠱,就要承受剜心之痛,每月發作一次,想要得到解藥,就要和對方結婚,下蠱之人以此來讓男人對自己不離不棄。下蠱也有黑道、白道之分,區别在于是害人還是救人,有下蠱就有解蠱。巫蠱之禍曆史上發生了兩次大事件。漢武帝時期,因為巫蠱之事廢掉了阿嬌陳皇後,第二次又因寵臣江充等人利用巫蠱之術将太子劉據,皇後衛子夫拉下馬。
從曆史窺探到的種種迹象表明,巫蠱之術也許并非空穴來風。事實上,蠱術也并不是像傳說的那麼可怕,像會看病的醫生一樣,并非人人都是醫生。況且下蠱術隻傳女不傳男,湘西會下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湘西蠱術聽起來毛骨悚然,幾百年流言不斷,真相到底是什麼?據曾經在湘西地區工作的醫生調研,他們接觸過大量的蠱病患者,結果發現,這些所謂中毒的病人無一例外都患上了慢性内科疾病。湘西地區山高,樹木茂盛,氣候濕熱,瘴氣重,毒蟲毒草衆多,很容易感染一些慢性疾病,再加上當地山中汞、朱砂等礦物質含量高,長時間的水土侵害,醫療條件相對落後,人們把生病的反應歸結于蠱術,加上當地多為苗族,侗族,土家族人,他們深居簡出,和外界接觸少,更給湘西蒙上一層神秘色彩。蠱術文化的傳說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一直未被科學證明,甚至現代科學也無法解釋的事情也是有的。随着時代的發展,之前困擾當地的疑難雜症,所謂中蠱就是人正常生病,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了,可以通過現代醫學進行治療。
從古到今,在湘西少數民族這些傳說中,這種似有若無的神秘感,也給我們百姓平凡的生活帶來一抹傳奇色彩。這種文化有它一定的時代特色和文化特征,還是值得令人敬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