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第1輯,全20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中心編,武建華、王祖民等繪,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定價240.00元/套(全20冊)
在我看來,成語是漢語言中言簡意赅、生動形象、高度濃縮且極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語言形式。它通俗常用,家長裡短中都難免都會蹦出幾個來;它廣闊無邊,再有學問的也總會遇到不明白甚至弄錯其義的生澀詞彙;它連接古今,簡單的幾個字卻飽含深意,活脫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增長不少曆史知識和文學知識。學生時代的我就非常喜歡成語,清晰地記得,高中時候央求父親專門買了一本成語詞典,當時真是視若珍寶,如今竟愧感沒有全然深挖學習,荒廢了多少時間。
成語故事就是一個巨大的智慧寶庫,裡面囊括了包羅萬象、浩瀚無邊的素材和内容。如若對孩子進行成語認知學習和語言啟蒙,就必須從這個寶庫裡精心挑選,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并與孩子實際生活有連接,隻有這樣的故事才容易進入到孩子的世界,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并不斷豐富他們對詞彙和語言豐富性的認識。教科社出版的《成語故事》在這方面做的非常細緻,第一輯共20本圖畫書,每一本講述了一個成語故事。尤其是在故事的選擇上,均選擇了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對成人來說更是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非常适合對3-6歲兒童的學習啟蒙。如盲人摸象、拔苗助長、囫囵吞棗、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磨杵成針、井底之蛙、狐假虎威、濫竽充數、畫蛇添足、胸有成竹……小故事裡蘊含大智慧,家長們容易講,孩子們容易懂,隻有陪伴孩子閱讀的父母才知道優選故事的重要性。
除了故事的選擇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成語故事》最大的亮點則是通過圖畫繪本來講述成語,這就非常符合幼兒形象思維階段的認知特征,也是該套書最高明和特别之處了。這套書的圖畫非常特别,有一種典型的傳統文化之風格,畫面和色調古樸、雅緻,結合故事内容,畫面形象也非常地有趣可愛。比如盲人摸象裡不同體格特征的盲人,瘦瘦的、胖胖的,高個子、矮個子,健壯的、年老的,在畫家的筆下生動演繹,不同人的不同體征都得以凸顯出來,閱讀中我和孩子還一起模仿着不同盲人去摸象的畫面,又多出很多趣味和歡聲笑語呢;比如葉公好龍裡那個憨态可掬的葉公,平時悠閑自在,在看到真龍的時候卻是甩着長袖倉皇逃跑,光是看着背影,就讓人忍俊不禁。最重要的是,這些圖畫與故事内容非常匹配和契合,我4歲的女兒,即便是不認識幾個字,隻是看着圖畫也能講出一個故事,畫面的連貫性和表現力由此可見一斑。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兒童情趣的成語故事,陪孩子閱讀後,這就是我給出的源自本心的評價。
成語故事從古代的寓言、曆史事件、古代詩文和當時的口語中産生。很多跨越時空,至今仍有着極強的生命力,陪伴孩子讀《成語故事》,對孩子是一種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也會帶來有益的啟迪。從“半途而廢”“磨杵成針”學習不懈堅持,從“濫竽充數”“守株待兔”學習腳踏實地,從“拔苗助長”學會等待,從“囫囵吞棗”學習深入研究。其實,在陪孩子閱讀的時候,我并不涉及這些故事背後的含義,隻是在講一個四個字可概括的故事,可是我驚喜地發現,當我和孩子一起讀完整個故事,孩子自己就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比如,掩耳盜鈴的人怎麼都想不到他捂住的隻是自己的耳朵,又不是别人的耳朵,結果是自己騙自己;鄭國人去買鞋,不自己試試,卻非要回去取量好的尺寸,他的做法還真是奇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