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總有許多令人憐惜的小動物,比如蜻蜓。
春暖花開時節,在河溪邊,小池旁,常見成雙成對的蜻蜓翩飛着。或懸停,或靜駐,或穿梭忙碌在花草間。它們體态輕盈,身姿優雅,用斑斓的色彩旋起生命之舞。如天地精靈,在蓮葉與水草間飛翔。
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蜻蜓有大小之分。大的才叫蜻蜓,小的另有一個更優雅的名字,叫豆娘。
為何叫豆娘?這名字是從音譯過來的。小飛蟲英文名是damselfly,dam的讀音似“豆”,豆有小的意思,所以damselfly就譯成了豆娘,也可算信達雅的翻譯典範。
豆娘是蜻蜓目昆蟲。有多種,在中國大約有650種。豆娘與蜻蜓的區别也較大。蜻蜓個大,以黑大粗為主;豆娘身體小巧玲珑,嬌小纖細。休息時,豆娘的翅膀會折疊在一起,斂在背上,像姑娘绾的馬尾辮;而蜻蜓的四個翅膀會展開,像固定翼飛機。豆娘體态優美,翅膀色彩鮮豔,我更為喜歡。如果把蜻蜓比喻為焦大、薛蟠,那豆娘則是黛玉、寶钗。
豆娘的腹部也細瘦修長。束腰,反襯出胸部的豐滿。長長的軀體,被腰環分成六到八節,如穿着包裙。它大大的眼睛分列腦袋左右,像一個球型探頭。即便休息了,眼睛骨碌碌一轉,四周情況也盡在掌控中。
最妙的是,豆娘的顔色豐富多彩,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顔色都有,甚至還有更多組合。腰環顔色也各異,仿佛穿着不同顔色筒裙的姑娘。豆娘翅膀超薄,透明而脈理清晰;有的與身體一色,或紫或黑,淺紅淡黃,色澤濃郁,發出金屬般光澤。
除了體型顔值,還有眼睛的區别。蜻蜓的一對複眼,上面貫通;而豆娘的眼睛,獨立且更凸出。豆娘的眼睛拉得很開,整個頭部狀若啞鈴,看它們的臉,感覺時時在微笑,顯得那麼呆萌。
豆娘很弱小,到處是天敵,鳥雀、螳螂自不用說,它們還容易成為蜘蛛、壁虎的盤中餐。我們在上學路上,也時見豆娘折斷的彩色翅膀。有時,撿起來,夾在課本内,做書簽,看到就會想起它曾經托起過的美麗生命。
有時,我們會看見豆娘貼着水面起舞,突然用尾巴在水裡觸碰,一下,又一下,姿态輕盈靈巧。這叫“蜻蜓點水”,其實,是豆娘娘在産寶寶呢。
豆娘一生經過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豆娘媽媽把卵産在水生植物上,過一段時間,卵孵化出幼蟲——水虿。水虿要在水中生活很長時間,約半年。它們以魚卵、小蝌蚪、孑孓為食。等到春暖花開季,它們才脫去褐色外殼,羽化成一隻隻漂亮的豆娘。但豆娘的生命卻隻有十來天,與其整個生命曆程比,實在太短暫了。
我們小時候常到草叢中捉豆娘來玩。豆娘反應不靈敏,待它們休息時,我們隻需輕輕伸手捏住其翅膀便手到擒來。也許它們根本不在乎人類的捕捉。後來才知道,豆娘主食蚊、蠅、蚜蟲、木虱等,是益蟲,是人類的好朋友呢。
古人對昆蟲的認知沒現代精細。許多詩人寫過詠蜻蜓的詩,他們寫的蜻蜓就包括豆娘,甚至主要就是寫的豆娘。唐韓偓就寫過《蜻蜓》:“碧玉眼睛雲母翅,輕于粉蝶瘦于蜂。坐來迎拂波光久,豈是殷勤為蓼叢。”最著名應屬宋代楊萬裡《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還有“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蛱蝶飛”,“穿花蛱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花留蛱蝶粉,竹翳蜻蜓珠”,“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等等,意境均美妙。
那天,郊遊回來,我也拟了一首《詠豆娘》:
甚愛百花嬌豔,也憐水草清幽。妾身寄寓水汀洲,莫道因誰消瘦。
本性無為清靜,無心邂逅風流。淺淺詩意斂溫柔,喜個山明水秀。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