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地處神秘的北緯30度線,是中國陸海版圖的幾何中心。這裡是土家人世代生活的地方,擁有森林、草場、溪流、湖泊、奇峰、溶洞、峽谷等多種自然景觀,壯美與柔情在此交融,狂野與恬靜在此碰撞。
飲譽世界的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這裡唱響,唯一登陸正史的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在這裡封侯拜将,有着4000年曆史的的巴鹽古道在這裡起點。這裡是重慶市石柱縣,重慶的後花園,長江邊的康養勝地。
石柱全縣75%的面積位于最适宜人居的800米至1500米海拔之間,這裡山清水秀,森林廣袤,被稱為綠色寶庫和森林氧吧。石柱是中國莼菜之鄉,是全球最大的莼菜生産基地,目前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六成以上,這裡還建有中國首個莼菜農業公園。
石柱曆史悠久,古時候屬于九州之一的梁州,是巴國的腹地。石柱土家族就是以古代巴人為主體,與其他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
石柱是全國4個單一土家族自治縣之一,土家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2%,另外還有苗族、獨龍族、漢族等28個民族。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獨具特色的土家文化。
近年來,石柱縣依托當地獨特的旅遊資源,确立了“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全力打造全國著名康養勝地和休閑生态旅遊目的地,開發建設了一批知名的旅遊景區,大力發展以“觀養、住養、動養、文養、食養、療養”等六養為主題的康養産業。
石柱縣擁有森林、草場、溪流、湖泊、奇峰、溶洞、峽谷等多種自然景觀。高山突兀雄奇、峽谷險峻奇異、湖泊波光搖曳、草場翠色欲流,流水飛瀑秘境叢生,壯美與柔情在此交融,狂野與恬靜在此碰撞,石柱縣是“觀養”的瑰麗寶地。
石柱人文曆史厚重,是“文養”的靜谧之地。西沱古鎮位于長江邊上,它是巴鹽古道的起點和貨物集散地。無以數計的巴鹽和來自更遠的川鹽彙集到這裡,通過鹽運背夫,在蜿蜒1000多公裡的巴鹽古道上,源源不斷地發往湖南等地。為了還原背夫們的生存狀态,西沱鎮成立起一支巴鹽漢子表演隊,他們在雲梯街上進行實景表演,用生動、直接的方式,再現了巴鹽古道上背夫們的生活。
旅遊是“康養石柱”的核心産業,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當地許多村民辦起了家庭旅館、農家樂和旅遊商店,讓貧困戶也搭上“康養”的快車脫貧增收。2016年,李傳生在當地旅發委的幫組下,開起了家庭旅館,當年收入4萬多元,2017年收入5萬多元,現在他家已經脫貧。
石柱縣旅遊扶貧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現在已經幫扶300多戶脫貧。眼下,石柱縣正凝心聚力,依托良好的生态環境和濃厚的土家風情,全産業、全領域、全地域發展康養休閑生态旅遊業,全力打造全國著名康養勝地,讓康養産業成為扶貧的重要抓手,成為百姓緻富的聚寶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