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8月7日,網上曝出“阿裡女員工被性侵”,全網一片嘩然。輿論發酵之際,阿裡的“破冰行動”也再次被提及。在以往的認知當中,“破冰行動”就是讓新夥伴融入集體,大家一起破除陌生人之間的隔閡,消除相處的冰點。然而,被曝出來的“破冰行動”着實讓人大跌眼鏡,充滿低俗惡趣味。無獨有偶,近年來,變味兒的團建新聞屢見報端,飽受诟病。
漸行漸遠的初衷,變了味兒的團建
公司來了新人、同事間了解不夠,團隊之間出現分歧、部門之間存在“部門牆”,此刻,安排一場團建會是不錯的選擇。團建的本意是讓員工與員工、員工與領導之間有更多的情感交流。與此同時,産生難忘的共同經曆,這些經曆将成為關系的紐帶,更有利于接下來工作中的團隊協作。
然而,在現在年輕人的眼裡,團建已經可以列為“職場最讨厭的活動”NO.1。既然團建好處多多,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喜歡呢?
“目的是增進感情,形式上卻強制執行,不參加就是不合群。”
“占用休息時間,參加一些并不感興趣的項目。”
“團建内容低俗,全場尴尬卻還要強顔歡笑。”
“就是換個地方聽老闆訓話而已,下班時間不想再讨好你。”
除此之外,極端的個例也屢見不鮮。有一家知名的房地産在誓師大會上,用“喝雞血”來加油打氣,現場殺雞取血,把雞頭湊近杯口倒血,然後在“15天沖刺4000萬”的字幕前,集體舉杯,一飲而盡,頗為“豪邁”。
還有企業組織員工在一起跪下互扇耳光的,然後領導在一邊興緻勃勃地看着,不禁感歎:我培養的團隊,就是要這麼“狼性”。
也有企業為了讓大家快速“破冰”而組織一些油膩低俗的遊戲,比如讓男女員工排成一排用嘴巴傳遞一直非常小的紙。表面看來大家“一家人,親密一點怎麼了”,說白了就是性騷擾。奇葩團建就像一塊羞恥布,掀開來一看,充滿着低俗惡趣味的企業文化。
沈陽一家物流公司舉辦“向死而生”的團建。20多人在沙灘上圍一圈,給自己“堆墳”,寫墓志銘,當天“死”去。南京一家公司為了讓員工鍛煉膽量,要求員工在街上喊口号、親吻垃圾桶、擁抱陌生女孩。
除此之外,常見的還有紙杯傳水、擠眉弄眼、醜小鴨運球接力……聽到這些遊戲都很抗拒但是能怎麼辦呢?公司都打着“融入團隊的”名義,讓大家參加,你不參加就是不合群,沒有團隊感,很多員工迫于權威,就算不願意最後也妥協了。在一篇微博的投票中,有7768人參與,有6087人選擇了“不去,團建是大型尴尬現場”,這個比例是78.36%。
變味兒的團建踩了什麼坑?
很多企業都希望通過一次活動就把公司的人際關系和氛圍搞好,這是很難做到的。如果領導把低俗當“企業文化”,這樣的公司不去也罷。越是講求專業性的公司,越不會把精力放在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上。企業文化健康的公司在團建之前都會征求員工意見,讓大家真正地放松一場。員工玩得開心,同時還能提高團隊的凝聚力。
如今,年輕人越來越實際。“上班就是為了錢,别跟我談夢想,我的夢想是不上班”成為很多人的至理名言。形式主義的東西很難再掀起年輕人心中的波瀾。與其那麼多僞裝,不如搞點實際的東西。能不能讓團建變成一種真正的“活動”,而不是折磨?能不能讓團建變成一種福利,而不是管理手段?少點形式主義,多走點心。
企業管理要與時俱進,老派的團建活動已經不适合作為現在員工有效的管理手段,年輕人的需求都在變,員工和同事、領導、企業的關系也在慢慢改變。一切都在變化的情況下,管理方式不變,必然會有反噬的結果。
年輕人想去的團建是什麼樣的?
一次不好的團建,結果可能适得其反。那麼什麼樣的團建是年輕人會買單的呢?
1.基于尊重的前提,尊重員工的選擇
去或是不去都是自由,那些占用休息時間、不參加就扣錢、形式低俗毫無意義的團建,如果給員工自由選擇的權利,他們一定會拒絕一萬遍。
2.嘗試“輕團建”
用劇本殺、密室逃脫等社交式團建,代替傳統尴尬小遊戲、談心 酒局的團建形式,用輕體力、高包容度的活動,既能提升趣味度,還能提供新鮮感。
3.不做表面功夫的情感溝通
很多領導在團建時,最愛大談特談自己的創業故事,但是一次表面功夫的談話并不能真正讓員工認可企業文化或者是老闆的一些管理方法,共情和尊重才是走進員工内心的最好方法。
4.用情感維系關系不是不對,隻是要用對方法
聰明的老闆能用情感上的表達,提升員工主觀上的獲得感,從而降低員工在物質上的需求。比如當代打工人雖然嘴上說為了錢,但是仍然會被這句話感動:“你放手去做,我幫你兜着!”
(大衆網·海報新聞編輯 劉明明 撰寫)
責編:姜 晖
審核:丁厚勤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