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項目
包括
全程馬拉松,總長42.195公裡;
半程馬拉松,總長21.0975公裡;
四分馬拉松,總長10.548公裡;
迷你馬拉松,總長小于10公裡。
這些馬拉松項目
除了長度,還有什麼不同呢?
今天,小編就拿最常見的半馬與全馬來給大家做個對比。半馬的距離是21.0975公裡,其實,這是個尴尬的距離,要知道“半馬不僅僅等于全馬的一半”這麼簡單。
全馬與半馬
生理上存在一些區别○
全馬與半馬都是是以接近或低于無氧阈值(在有氧狀态下的最大運動強度)的強度持續1小時以上奔跑,這就決定了它的供能特點類似,絕大部分是有氧代謝(90%以上),隻有少部分的無氧代謝。訓練模式也是以大量有氧訓練作為基礎。
但全馬的特點主要在于,30-35公裡是身體代謝的一個極限點。超過這個極限點,很多跑者就可能産生代謝紊亂、氧化應激等反應,俗稱“撞牆”,訓練基礎越不紮實、比賽配速越快,反應越劇烈。
而半馬對無氧要求更高(當然這是建立在堅實的有氧基礎上的),如果一個人跑半馬90%有氧、10%無氧,全馬95%有氧、5%無氧,雖然都是有氧代謝為主,但半馬中無氧代謝産生乳酸的量就是全馬的兩倍,這對耐乳酸能力和速度耐力就提出更高要求。
針對于半馬與全馬
訓練方式大有不同○
如果隻是針對半馬比賽,那麼一般訓練距離都不需要跑過22公裡,長距離訓練就是16-18公裡,一般一周安排一到兩次即可。并且相對于全馬,半馬的配速相對會快一些,那麼一般在訓練中會加入比較多接近比賽速度的訓練。
通常半馬的關門時間是在3小時左右,所以可以将自我訓練的時間目标定位2個半小時之内,平時最長訓練時間達到1個半小時即可。
全馬作為最正式的馬拉松項目,難度是衆所周知的,它的訓練強度和難度也要更高。建議跑友們以周為單位制定一個長期的訓練計劃,每周跑3-5次,規律訓練。每周保證一次LSD,至少一次速度練習,其他就輕松跑。
另外,得嚴格執行每周跑量的增幅不超過上周跑量的10%這個原則。每次的跑步訓練盡量選擇隔天進行,中間一天進行交叉訓練,比如核心力量訓練、抗阻訓練等方式,避免造成跑步過勞損傷。
速度練習可以采取間歇跑、tempo(節奏)跑、法特萊克跑甚至上坡跑的方式來進行,每次速度練習的距離大約是本周LSD距離的30-50%。
拓展閱讀:
賽中體力與時間
分配方式有所區别○
很多人反而會比較抗拒半程的比賽,因為相對來說速度會比全馬快一些,會跑得比較辛苦。全馬至少前面可以先慢慢來,一般過了30公裡後,才開始了比較艱苦的過程。而半馬難受的點一般會出現在15-18公裡間。
全程馬拉松的距離較長,一般情況下,前五公裡可以劃定為熱身跑,而半馬則隻留給你約2-3公裡的熱身時間,之後馬上就需要進入定速巡航的過程,所以半馬有時候需要更加相對充分的熱身,并且快速進入比賽狀态。
半馬的5-15公裡這個過程相對輕松,跑友隻需要維持一個正常比賽配速,不要過度加速,避免體力消耗過大而讓自己爆掉,此時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心裡把體能按預期分配好,知道用什麼速度可以跑完餘下距離。
常關注半馬賽事的跑有可能知道,大部分的半馬猝死選手都是倒在了終點線之前,這些選手大多是二三十歲,血氣方剛的男性選手。這些選手都具有一個通病,在16公裡後就開始加速沖刺。可能大家會覺得挺快,半程一下就結束了,但是在這最後的過程中,大家還是需要注意身體變化,安全第一,不要讓以健康為目的的跑步變了味兒。
作者: Filory|轉載前請與跑步聖經聯系[runningbi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