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食管癌在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七,也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根治性同步放化療 (CCRT) 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療選擇之一。食管瘘可能是腫瘤侵襲或治療相關組織損傷的結果 。5.3-24.1% 的食管癌放化療患者發生食管瘘。食管瘘在基于調強放療技術的根治性同步化療中的情況仍有待闡明。
背景:關于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明确的同時化療和調強放療(IMRT)後食管瘘的文獻仍然缺乏。研究基于IMRT技術接受同步放化療(CCRT)的ESCC患者發生食管瘘的危險因素及結局。
方法:回顧性分析了2008年至2018年接受基于IMRT技術CCRT的129例ESCC患者。放療技術:CTV1 包括原發竈 (GTVp) 的大體腫瘤體積 (GTV),分别沿食道頭腳方向 和 食管旁外擴5 厘米、1 厘米,以及GTVn外擴 1 -cm 邊距。CTV 2 包括沿食道頭腳方向 和 食管旁外擴5 厘米、1 厘米,及外擴 1 厘米邊緣的 GTVn。PTV為 GTV 和 CTV 向各個方向擴展 1 cm 生成的。CTV 1 和 2 分别依次接受 36 和 50-50.4 Gy 的劑量。此後,如果可以滿足風險器官的劑量限制,則 GTV 可提高至 66-66.6 Gy。]在放射治療期間給予化療、營養和支持治療。采用Kaplan-Meier法估計患者食管瘘累計發生率及生存期,組間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确定食管瘘的危險因素。
基線特征
結果:中位随訪時間為14.9個月(IQR, 7.0 ~ 28.8)。20例(15.5%)患者發現食管穿孔,其中食管-胸膜瘘9例,食管-氣管瘘7例,支氣管-食管瘘2例,主動脈-食管瘘2例。從調強放療到食管瘘發生的中位間隔為4.4個月(IQR, 3.3-10.1)。食管瘘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較低(10.0 vs. 17.2個月,p = 0.0096)。T4 (HR 3.776;95%置信區間,1.383 - -10.308;p = 0.010)和食管狹窄(HR, 2.601;95%置信區間,1.053 - -6.428;P = 0.038)是食管瘘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T4組和治療前食管狹窄組的食管瘘累計發生率較高(p = 0.018)。與僅接受保守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修複或支架治療的患者在食管瘘術後有更好的生存趨勢(中位生存期,5.9個月vs. 0.9個月,p = 0.058)。18 名食管瘘死亡患者,瘘管相關大出血 1 例,癌症進展 6 例,癌症進展加瘘管相關感染 5 例,瘘管相關感染 6 例。
(A) 食管瘘的累積發病率。(B) 食管瘘的總體存活率。
單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結論:基線時T4和食管狹窄分别增加了經CCRT的ESCC食管瘘的風險。在食道穿孔患者接受食管修補或支架治療後,有提高生存率的趨勢。
參考文獻
Pao TH;Chen YY;Chang WL et al. Esophageal fistula after definitive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loS one. 2021;16(5):e0251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