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藝術——蒙古文
關于蒙古文字的起源,至今尚無明确的曆史記載。現已發掘的1200年前的突厥石刻碑文是北方最早出現的少數民族文字。公元7至8世紀,回纥人(古代對維吾爾人的稱呼)占領了突厥國。就在這一時期,蒙古人與回纥人有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來往。蒙古人便接納了回纥文字,并因地制宜創造了回纥蒙古文字。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在占領居于北疆的奈曼部落并建立了大蒙古國後,邀請奈曼部落的維吾爾人塔塔統阿為師,讓皇室子孫們學維吾爾文字,此後不久,便創制了回纥蒙古文字,這便是蒙古文字的最早起源。
遊牧的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形成了寬容大度、思想開放的性格。他們對外來的文化不但不排斥,反而善于取其精華,變為自己的東西。元朝時期,朝廷創造了一種方形文字作為官方文字,并下令“一切文字翻譯記錄均分别附他們的國家文字”,卻沒有作出統一使用新造文字的明文規定。所以在蒙古民間,回纥蒙古文字仍然被使用,并沿用至今。
上世紀40年代,在前蘇聯的影響之下,喀爾喀、卡爾梅克、布裡亞特等地區放棄了使用回纥蒙古文字,開始使用基裡爾蒙古文(也稱斯拉夫蒙古文,在俄文字母上改制而成)。另外,佛教傳入蒙古族聚居地區之後,因撰寫佛經的需要又創造了阿利伽力字母、托忒文字和索永布文字等。
蒙古文字是基于形象思維而創制出來的。它的姿勢是人或動物的站立或運動狀态,它的造字規則是語音字,是以詞為單位從上而下豎寫,遵循着整體法則。它是基于陰、陽、中性三個元音滋生出來的,如同萬物的繁衍。蒙古文書法有三種字體,即楷書、行書和草書。楷書像站立或走動的姿勢,行書像舞動飄逸的姿勢,而草書更像跑步或馳騁的姿勢。正如蒙古文書法家白布和老師所說:“蒙古文書法是藝術中的藝術。”
蒙古族開放自由的思維方式及熱情奔放的豪放性格,讓蒙古文書法既有了灑脫的豪氣,又有了優美典雅的形态,蒙古文書法不僅是簡單的寫寫畫畫,而是紙與筆的小小的“世界”裡,表現蒙古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個人的文化修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