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靜心的時候,常會講到幾個詞:覺察、覺知、觀照。你知道它們的差别嗎?其實,這幾個詞都是不好用思維邏輯去理解的,需要自己去行動、體悟。但是今天,我還是嘗試着和大家分析一下這幾個詞代表的體驗。
我們一般人做日常的事情,比如吃飯、走路、開車,都是習慣性的,不需要刻意思考,完全可以自動的、無意識地進行。這當然沒問題,但是有時卻顯得機械化、麻木。
而覺察、覺知,卻能給你另外一種行動方式,讓你能夠更主動、更有效地調整自己,發現更真的自我——這是一個在你清醒時候的練習:
首先,将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此時此刻你在做的事情上,不一心多用。你的身心全然投入于此刻,集中于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敏銳,感受任何的精微。其次,要有一個“觀察者”,一個不帶任何判斷、目的的觀察者,來感知你的身體動作、思想和情緒,還有外在的人和物。比如,當你看到一個你愛吃的糕點,你的直覺是喜歡,會産生一種快樂的情緒。這時候,你的這個快樂情緒就可以成為你的觀察對象,你觀察到這個情緒是如何産生的。你在做着這個行為,而有“另一個我”在觀察着。
簡單講就是兩點:
1、投入當下,敏感五感;
2、有一個觀察者。
這種投入當下并有觀察的行為,就稱為“覺察”;而這種體驗的結果就是“覺知”。朋友們,是不是有點繞,有點糾結?為什麼要這樣把自己搞得很分裂、很糾結呢?
這是一種鍛煉心的方法,是一種能力。一切的靜心方法,都是為了解并更好地把握你的心。而整個東方文化無數的靜心方法,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專注力和覺知力為核心!一旦你掌握并習慣于這種方法,你的專注力、洞察力會提升,你把控自己情緒的能力會增強。
而“觀照”,甚至沒有了那個覺察者,隻有物我兩忘、渾然一體、隻有當下的存在。如鏡照物,如實呈現。
任何你的行為和思緒,都可以成為覺知的對象。無論做什麼,都可以帶着覺知。如果那樣,你将開啟一個快樂的、敏銳而豐富的精神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