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的中心。中國西部美麗的天山腳下,有一所以培養基層部隊指揮軍官和軍事醫護人才為主的初級指揮學院——西安陸軍學院烏魯木齊分院,人們習慣叫它步兵學校,簡稱“步校”,因位于西北,也叫“西部軍校”。
1996年8月,我考上了這所軍校的邊防專業。迎着初秋的驕陽,坐汽車、換火車一路西進,戈壁灘上的炎暑就遠遠地抛在後邊,迎面送來的是從雪山上飄來的陣陣涼意,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涼爽。遠望天山,蔚藍的天空襯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幾塊白雲在雪峰間投下雲影,就像雪白的綢緞上繡上了幾朵銀灰的暗花。白雪皚皚的群峰腳下是連綿不斷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無數撐天的巨傘。夕陽西下,陽光透過重重疊疊的枝丫,在蒼綠的苔藓上留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終于抵達烏魯木齊了,走出站台,一眼就看出廣場迎接新生的鮮豔橫幅,“烏魯木齊分院”六個大字在墨紅色平絨的襯托下顯得分外顯眼,那是夢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所有士兵向往的地方,能到這裡學習,是全體戰士的夢想,隻有過五關,斬六将,一路高歌猛進,艱苦拼搏,才能到達心中的聖地。這幾個字對我來說是那樣的光彩奪目,大家直奔它的方位而去,軍校幾輛大轎車在不遠的停車場等待,幾個接站的戰士幫我們将行李裝上車,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這顯然是内地城市看不到的風光,大街上到處是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人流攢動,車輛川流不息,烏魯木齊,這個年輕的城市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的閃耀在祖國的邊疆。
滿載新生大大巴車離開車站,穿過城市的霓虹燈,來到了郊外,學校到底在哪裡,這樣偏僻的郊外難道是我們要去的目的地嗎?正想着,透過車窗發現不遠處有一群樓房,兩座直插雲霄的煙囪表明,這裡就是一個單位或機關,接我們的上尉軍官看到大家焦急的眼神,就插話道:“各位新同學,前面就是我們的軍校了,車子上多數同志“啊”了一聲,在沒有什麼人說話……車子轉了一個很大的圈,來到南門駛了進去,各隊接到電話來領學員,這所軍校是伴随着共和國的禮炮聲誕生的,踏着共和國的步伐前進,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将軍曾兼任校長和政治委員。學校緊密結合西北戰區的實際,發揚“抗大”精神,艱苦創業,勤奮育人,從這裡走出的各類各級軍事人才、漢族和各少數民族軍官已遍布天山南北和西北邊疆、他們為保衛邊疆、建設邊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該院校幾次更名,從邊防訓練大隊到邊防學院,陸軍學院、民族幹部學院,這是各民族基層軍官成長的搖籃。學校的高音喇叭正播着校歌:長征的火種,延安的紅旗,紅軍後代彙聚在烏魯木齊……緊接着是當年流行的《咱當兵的人》:
咱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隻因為我們都穿着樸實的軍裝
自從離開了家鄉,就難見到爹娘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都是青春的年華,都是熱血兒郎
一樣的足迹留給,山高水長
咱當兵的人,就是不一樣
頭枕着邊關的明月,身披着風霜
為了國家的安甯,我們緊握手中槍
都在渴望輝煌,都在赢得榮光
一樣的風采在共和國的旗幟上飛揚
咱當兵的人,就是這個樣!
是呀,咱當兵的人,就是這個樣,祖國要我到哪裡,我就到哪裡,既來之,則安之,大家走進這座學校,就是抱着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就注定要擔負起保衛邊疆,建設邊疆之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