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已近手難舒,終日掩門深閉廬。
北京時間1月5日23時39分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标志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最冷三九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講到:“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
“小寒”是指天氣漸寒,尚未“大寒”。從字義上講,“大寒”應比“小寒”冷,但在氣象記錄中,我國很多地區“小寒”都比“大寒”要冷,可以說“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這是因為一年中最冷的隆冬“三九天”就處在“小寒”内 ,因此才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小寒正處三九前後,俗話說:“冷在三九”。隆冬一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約在一月中下旬。
“三九天”為什麼最冷?冬季這時候雖然白晝短,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少,但此時地面散發的熱量還多于吸收的熱量,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要繼續低下去,當地面吸收到的太陽熱量幾乎等于地面散發的熱量,氣溫達到最冷。
小寒三候
在古人看來,小寒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雁北鄉 (xiàng)。“鄉”是趨向之意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大雁已感受到陽氣的萌動,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準備繁衍後代。
三候,雉始雊(gòu)。雉是野雞,雊為求偶鳴聲,雉鸠開始發出鳴叫,尋找愛情的春天。
小寒養生
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内,正所謂“天寒地凍北風吹,小寒時處二三九”。氣象資料顯示,小寒時節晝短夜長,陽光不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刮西北風,常有西伯利亞寒流襲擊。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天文和保健專家提醒說,小寒時節養生保健的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
一是多運動,促進血液加快流動,讓身體變得暖和;
二是注意防寒保溫,尤其是頭部、腹部和足部。養成熱水泡腳的習慣,夜晚睡覺時不要緊靠牆,防止“冷輻射”;
三是多吃一些溫補性食物,如鳟魚、荠菜、蘆筍、南瓜、腰果、山藥、大棗、桂圓、羊肉等,不僅暖身,還能補身。
小寒飲食
南京:溫補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隻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于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廣州: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适宜。
天津: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産,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後将白菜割去莖葉,隻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讓我們盡情享受冬的魅力,期待即将到來的春天!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旅遊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