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曾說過:“如果一輛車鎖車之後不能讓你回頭看一眼,那它僅僅是個出行工具而已“。雅閣沒有什麼特别的,一直以來都是各項均衡的普通家用車,隻不過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和車子價格不斷下探,變得沒有那麼觸不可及而已。但這台車令我多看了一眼,原因是它外觀看起來很新,不像是一台經曆20年蹉跎的老車。
車在國外,非國内車型。
2002款本田雅閣LX 3.0L V6
“LX”代表着基礎配置,但因為這款車為3.0 V6版本,因此在當年美版8款車型中仍屬于次頂配版本,售價在3萬美元左右。20多年過去了,現任車主花了82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台車,而它的車況對得起如此高價——之前隻有一任車主,行駛裡程僅為32000英裡(約51000公裡左右)。
第六代雅閣的設計于1997年完成,車身整體偏扁長形,與當時的“方盒子”車身有較大的差異,車頭造型銳利,兩盞大燈如同柳葉刀,顯得銳氣十足。相比于同時代的車型,這款車精幹協調,比歐系車更具銳氣,比起美系車則更精緻,可以說結合了兩者的設計之所長。
車身整體設計與國内版本基本沒差異,但由于交通法規不同,美版和國産版的尾燈造型有所區别,美觀程度上并沒有區别。
說到這裡,還是要提及一下日規的第六代本田雅閣造型,上圖是較為特殊的Euro R性能版,雖然套件上區别較大,但整體造型與日規版本沒太大差異。其大燈造型更為銳利,因此前臉運動感更強,不知道是否是錯覺,總覺得日規版本的雅閣更簡練,不顯臃腫。
内飾
老車的内飾現在看起來平平無奇,如今新車型更注重智能化,兩塊屏幕往往占據視覺重心。或許是我還沒能轉換觀念,總認為車是一種機械而非電子産品,因此常覺的老車看起來更合理,但也不得不承認,數字儀表盤帶來了不少便利和樂趣。
儀表盤由三部分組成,最右側為轉速表,中間為時速表,右側小儀表盤顯示油量、溫度和檔位信息等。在時速表上方兩側,還有兩塊數顯表盤,顯示車輛的故障碼。白天看不到儀表盤的背景燈,夜晚點亮燈光時會發出乳白色的光源。
中控台的中央部分為空調和娛樂系統控制區,這款車機現在已經不實用,因為磁帶和光盤已經很稀有,不過車内的立體音響品質很高,播放音樂時仍然很享受。配備包括可電動調節的駕駛員座椅、空調、巡航控制系統、六碟 CD 立體聲以及電動車窗和車鎖。
進入千禧年之後,雅閣這種級别的車很難再出現絨面材質的軟性包裹了,這台車的座椅、門闆區域使用的都是織布材質,雖然乘坐感受尚可,但看起來沒有絨布飽滿,也沒有良好的觸感。
機械部分
由于車子本身的配置并不高,最吸引人的部分便隻剩這台發動機了,這款3.0L V6發動機代号為J30A1,國内的3.0版本使用的也是同款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帶有VTEC配氣系統,最大馬力為200匹,最大扭矩額為240牛·米。
很多人認為第六代本田雅閣的操控質感非常優秀,這是因為其底盤配置要高于現款車型,其前懸挂為簡化版雙叉臂懸挂,後方采用Watt氏五連杆雙叉後懸挂,配置比現款的前麥弗遜後多連杆配置要高很多,這或許是老款本田雅閣售價高昂的原因。
小編家裡先後更換過3台本田雅閣車型,從6代、7代再到9代,一直當作主力代步車使用,其機械素質和可靠性值得肯定,但感受上現在的雅閣與之前完全不同。
還記得讴歌曾在國内推出過一台名為TL的轎車,在我看來這款車與5代、6代雅閣的定位接近,無論是配置還是機械方面都很出色,但實際為其買單的人也非常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