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最難久,故多情之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之人終不失性。《小窗幽記》
保持長久的情愛是最難的,所以多情的人反而會顯得缺少情意;天性按一定恒常的規律運行,即使是放縱而為的人也不會丢掉他的本性。
物極必反,萬事一理。所以,情至深則轉化為無情。情愛難以持久,是因為情到深處人孤獨,多情反被情所誤。情至極而不得呼應,故顯得寡情難抑、寂寞難耐。情至執著,必然為情所苦,因為孤獨的心找不到歸宿。所以真正的多情若能得到對方的回報,才顯得有情有意、情深意濃。天性是遵循一定常理的,所以任性而為的人,任性就是其天性,唯其任性才沒有失去本性。
有些人喜歡交際,雖為人熱情坦誠,但過于貪嗔,一旦分離就會牽挂異常、空虛憂郁。即使是養花種樹,一旦投入感情,也會變成牽絆。這其實就是佛家所說的“我執”。“我執”是領悟大道及進入自由境界的最大障礙,因為心中割舍不下,就難以清明心志來判斷世事,一個人受感情支配就會失去理智。故要拿得起、放得下,才不會讓外物變成自己的枷鎖。
當你的思念變滾燙,那不是愛上一個人,而是徹底離不開一個人。隻有當你再也無法離開一個人,才是真正的結局。這個結局,要麼同歸于盡,要麼遍體鱗傷。所以,做人真的不能愛得太深。當你陷入某個人的泥沼。你以為自己能得救,其實不過是陷得更深。有一種愛,叫毀滅自己。
情最難多,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人一輩子,你得信這一條:留得住的不需用力,留不住的不需費力。來去随緣,強求不得。我想要的愛情,很簡單:我說話時,你會聽;我任性時,你會愛;我需要時,你會在;我轉身時,你還在。這就夠了。
離逝的風,誰的諾言已成空。寫在喧嚣裡的甯靜歲月,是文字裡一場慌亂。有時候,我們自以為很笃定的事,實際上卻非如此。笃定的感情、笃定的關系,也許還是會變。相反,那些我們不曾笃定的事,到頭來卻也許會屬於我。生活中,驚喜、失望、歡笑和淚水總是輪番上場,明白了無常,也就知道隻能努力做好自己。我努力了,那就坐看命運如何款待我,是以喜?抑或以憂?
如果有這樣一個世界,每一對相戀的人,都會消失在衆人的視線裡,他們二人的眼裡也再不會出現其他人,單指愛情方面,生活不受影響。既保真了愛情,也不會再有苦苦單戀的人。
人要保持長久的感情是世間最難得的,所以,多情的人很多時候,反而為成為寡情之人。人的天性是最難以改變的,即使是任性無常之人實際也沒有失去其本性。
世上最變幻莫測的,就是人的情感,所謂人情反複,最是難以揣度.男女之間的愛情雖然自古為人稱頌,但見異思遷,負心薄幸,卻向來也是人情之常。"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多情之人,自然容易遭遇薄情之恨,所以古人雲:“多情自古空餘恨”。遭遇多了就容易淪為寡情。
情愛難以持久,是因為情到深處人孤獨,多情者反被情所誤,情至極而不得呼應,故顯得寡情難抑,寂寞難耐。情至執著,必然為情所苦,因為孤獨的心找不到歸宿。所以真正的多情是能得到對方的回報,才顯得有情有義,情深意濃。
為人任性的,往往是真性情的表現,特立獨行,我行我素。為人不拘禮法,形銷骨立,精神不振,其實這些都隻是表象而已,隐藏在内心深處的卻是不甘寂寞、不甘沉淪的不羁之心。
有些人喜歡交際,固然為人熱情坦誠,但過于貪嗔,一旦分離就會空虛憂郁,自己的心多一分牽挂,倒并不一定是好事。畢竟世上有聚有散,聚少散多,就會令人憂傷。即使澆花種樹,一旦投入感情,也就變成牽絆。這其實就是佛家所說的“我執”。“我執”是領悟大道,進入生命的自由境界的最大障礙,因為心中割舍不下,就難以清明心志來判斷世事,一個人受感情支配就會失去理智的主張,故“開悟”就是破“我執”。拿得起,放得下,才不會讓外物變成自己的枷鎖。
當我們的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就隻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我們肯放手,那我們就有機會選擇别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其人的智慧也隻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随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積極樂觀面對境緣,而不妄求,貪着。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本性的改變,比江山的變遷還要難。氣質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一個人的脾氣性情或者秉性。他的類型是由神經過程的特點來決定的。而神經過程的特點又是先天形成的。所以相似的遺傳素質也會導緻人的氣質類型比較接近。而先天形成也決定了,每個人的氣質都具有穩定性。
氣質會發生改變,也需要強大的環境作用,而且這樣的變化并不是核心的。比如一個人出生時屬于多血質,小時候也表現得活潑開朗。在上學期間經曆了一些校園暴力事件,再加上無人幫助,這時候他可能就會變得敏感多疑,顯得孤僻。
但如果後期他能在他人身上重新體驗被愛的感覺,那麼他還是會恢複到原來的氣質類型。氣質的變化可能隻是一種環境的掩蓋,現象,但它的核心很難改變的,也是基于這樣的特點才有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道理。
從心理學上來說:江山指人的表面性格,是體現出來給自己或者給别人看,給别人評價的。本性就是指内在人格,根據科學統計,本性難移,這句話也說明了中國的心理學發展還是比較早的,但沒有科學化,這句話同時也包涵了古代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堪比現代科學統計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