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董天意 每經編輯:裴健如
在不久的将來,将有10萬輛比亞迪電動車行駛在歐洲街頭,這觸動了歐洲汽車制造業的神經。
近日,德國汽車租賃公司Sixt表示,已與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簽署了新的合作協議,承諾在未來幾年内從比亞迪購買約10萬輛電動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之一,Sixt公司在全球100餘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擁有超2100處營業網點,主要面向商務、公司及私人用戶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車服務。
根據雙方協議,在第一階段的合作中,Sixt将從比亞迪訂購數千輛純電動車,首批車輛預計于今年第四季度向Sixt的客戶交付,覆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等市場。未來6年内,Sixt将向比亞迪采購至少10萬輛新能源汽車。
Sixt方面表示,其首批啟用的比亞迪車型為ATTO 3,即王朝系列中元Plus的“海外版”車型,未來還将和比亞迪探索全球不同地區的合作機遇。根據Sixt的規劃,到2030年,其在歐洲提供的車型中有70%~90%都是電動汽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資料圖)
“Sixt緻力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機動靈活的出行服務,此次與比亞迪達成合作,對我們實現車隊70%~90%的電動化目标具有裡程碑意義。我們期待與比亞迪共同努力,積極推動汽車租賃市場電動化。”Sixt SE首席商務官(負責車輛銷售和采購)Vinzenz Pflanz表示。
不過,比亞迪與Sixt的合作讓部分德國媒體“酸了”。其中,德國《焦點》周刊在10月7日的報道中稱,“Sixt給中國企業的大訂單是對德國汽車制造商的一記耳光。”
“沃爾夫斯堡(德國,大衆集團總部所在地)再無人嘲笑中國競争者的最好例證是,租車巨頭Sixt沒有訂購約10萬輛大衆新款ID.4,而是訂購了比亞迪的電動汽車。”上述報道認為,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中國将“實現夢想”,而德國、歐洲和日本汽車制造商将“付出代價”。
上述報道還提到,在電動汽車方面,中國不僅坐擁原材料寶庫,還可以用廉價電力進行生産,這令歐盟的汽車制造業不再具有競争力。而中國汽車在技術和設計方面,早已與特斯拉等國際競争對手平分秋色,在中國市場,它們比德國的電動汽車更受歡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對于比亞迪赢得訂單的原因,德國汽車管理研究所(CAM)所長Stefan Bratzel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認為,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企業比德國汽車制造商擁有更強的交付能力,Sixt訂購其他歐洲電動汽車的交付時間往往需要一年以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比亞迪目前投産和在建的工廠共有十餘個,其中深圳、西安和長沙基地的年規劃産能約120萬輛左右。另外,比亞迪在常州、撫州、合肥、濟南的生産基地也将于今年投産。
産能瓶頸得到緩解後,比亞迪的銷量也得到顯著提升。官方數據顯示,今年9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為20.49萬輛和20.13萬輛,同比分别增長118.12%和183.07%。
在此背景下,比亞迪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其中,比亞迪元PLUS、漢、唐三款車型已于近日在歐洲市場開啟預售,并将于今年法國巴黎車展期間正式上市。繼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德國市場之後,今年年底前比亞迪還将進一步開拓法國和英國市場。
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相繼“出海”,歐洲等傳統汽車制造商或許已感到壓力。德國《經濟周刊》在10月5日的報道中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和大衆汽車一樣好——或者更好。Sixt從中國比亞迪公司購買10萬輛電動汽車是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大規模“進攻”(歐洲)的開始。目前,超過15個中國汽車品牌已準備好“征服”歐洲市場。
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今年1~8月,我國出口電動載人汽車56.25萬輛,同比增長49.5%,總價值783.4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92.5%,超過半數出口到歐洲。
憑借出色的産品力,自主品牌也正逐漸獲得國外市場的認可。例如,此前已布局海外市場的MG品牌目前出海累計銷量已破百萬輛,成功進入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小鵬汽車在丹麥、荷蘭、挪威、瑞典四國開售小鵬純電轎車P5;首批500輛岚圖FREE也已發往挪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我國自主品牌出口進入到一個新階段,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機遇期,以新能源為主的自主品牌出口與燃油車出口發生了巨大變化。”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崔東樹認為。
“新時期汽車産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這對企業品牌來說,意味着新的生産力和新的競争力出現,中國汽車産業也正在由國内為主向全球發展轉變。”中國科學院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産業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曉明在中國汽車推動力主題高峰論壇上表示,要把全球不同市場的要求和不同國家消費者的看法平衡好,隻有這樣中國汽車才能走出去并實現穩步持續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