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恺哥
你還記得自己的青春是什麼樣子嗎?
體育生老狗永遠不會忘記在2005年夏天,自己收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他跳上大興村那條熟悉的老長梯,朝着天空對逝去的父親大喊:
“龜兒子終于考上大學了!我是塗家第一個!大!學!生!”
2020年的夏末秋初,這部名為《風犬少年的天空》的青春劇,像清風一樣撲面而來,并時刻提醒着我們:
我們的青春總是中二又沙雕、充滿了雞血和狗血的故事,但這正是它最可貴的模樣啊!
青春公式:雞血 狗血=熱血
上中學的時候,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每到寫作業的時候,除了寫作業,什麼都想幹:看電視、看課外書、摳指甲、玩手機、玩電腦......
每個人都自帶順風耳和千裡眼,在家長推開房門突擊檢查之前,就能迅速做好掩飾工作,裝出一副沉迷學習的樣子,貢獻自己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演技高光時刻。
↓
2005年的重慶老城,充滿了煙火氣和人情味。
江北區大興村中興段162号的大長梯,是老狗、嬌嬌、嘴哥、咪哥一起長大的地方,四個發小從小一起打鬧嬉戲,逢年過節便會像家人一樣聚在一起吃飯。
那時候的互聯網才剛剛興起,李宇春去參加超級女聲的海選,甯浩來到重慶拍攝《瘋狂的石頭》,大家都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但也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是怎樣。
在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裡,這些中學生看似無憂無慮,但都面臨着自己的煩惱——
老狗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離異了,與父親相依為命的他,經常想念離開的媽媽。
老狗腳下的鞋子因為經常跑步開膠了,放學後,他專門跑到父親開的豬肉檔補鞋子,提醒他該給自己買新鞋了,結果粗枝大葉的老漢兒來一句:“這麼快就穿壞了,不是才剛買不久嗎?”
“我都穿了一個學期了!”
但看到父親腳下那雙同樣穿得破破爛爛的鞋子,他又不說話了。
嬌嬌是個男孩子氣的女生,她想參加超級女聲,卻對自己的外型和嗓音缺乏自信;
聖誕節的時候,拿了38張賀卡的女同學故意奚落她,讓她感到傷心,但沒過多久,她收到了神秘人送上的39張賀卡。
咪哥是老來子,看着年邁多病的父母,總害怕他們有一天會突然離開自己;
馬田是個三好學生,他有喜歡的女孩子,但是父母卻總是迫不及待地要将他推到現實的一面,一遍又一遍地說着“等你長大就會明白了”;
當馬田被人誤會後,父母、同學、朋友都沒有選擇相信他,讓他感到絕望和委屈。
如果光看《風犬少年的天空》的開頭,誇張的演繹和中二的劇情,可能會讓你以為它隻是一部搞笑的喜劇。
但接地氣的川渝方言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卻把搞笑與溫情融合得恰到好處,獲得了觀衆的好評——
這部隻有短短16集的青春劇,在B站上的播放量突破了3.3億,觀衆為它刷了超過300萬條彈幕。根據真實人物原型改編的人物故事,也引發了不少觀衆的強烈共鳴。
30歲的重慶大叔@請叫我田師傅 說:
“作為重慶人看風犬真的的黑親切,吃小面烤燒烤喝啤酒,上坡坡下坎坎追妹兒,那個重慶崽兒不是嫩個過來勒嘛。gai邊邊的小攤攤,江邊邊的吊腳樓,完全是我小時候的重慶噻!”
豆瓣網友@無恥不混蛋 說:
“(風犬)是如此坦率、不擰巴,開篇就以極度風格化的方式,刻畫了2000年代7個少年群像。
而最高明的處理方式,就在于将觸角從校園延伸到家庭,特别是展現親情、友情線的部分,4個一起長大的少年,在重慶的市井裡,有特别溫暖動人的鄰裡之情。”
進擊的國産青春劇
同樣是張一白執導的國産青春劇,從1998年的《将愛情進行到底》,到2020年的《風犬少年的天空》,已經過去了整整22年。
在這短短的22年裡,我國的校園青春劇也經曆了各種各樣的轉型,并面臨着由褒到貶再到褒的口碑風波。
1990年,内地首部校園青春劇《十六歲的花季》走進大衆視野,這部劇沒有像以往的校園題材電視劇那樣,展開枯燥無味的一番說教,而是用真正接地氣的故事,展現出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劇中的經典台詞,也烙印在一代人心中:
“你以為這是個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以為這是生活,那麼我錯了,這是綜合成百上千個十六歲孩子的經曆編織的一曲歌、一首歌、一個夢。”
随後幾年,《十七歲不哭》等校園青春劇相繼問世,這些如實展現校園生活、刻畫學生成長的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好評如潮,在豆瓣上,《十七歲不哭》至今仍有高達8.8分的評分。
随着時間流逝,在世紀之交席卷亞洲的日韓偶像劇,又掀起了一股偶像熱潮,極大程度影響了我國校園青春劇的風格——
無論是2001年根據日本漫畫改編翻拍的《流星花園》,還是後來在内地上映的《紅蘋果樂園》、《星夢緣》等校園青春劇,都開始蒙上了一層華麗、夢幻的偶像濾鏡,滿足了觀衆的娛樂需求和對校園生活的美好幻想。
在2002年播出,有着中國版《麻辣鮮師》之稱的《十八歲的天空》,雖然将學生、教師、家長的群像刻畫得很飽滿,但也開始出現一些中二沙雕的“夢幻大男主”設定。
這類校園青春劇,即使與現實稍微脫節,但也确實讓人耳目一新。浪漫夢幻的叙事情節,也能滿足青春期少年對校園的美好幻想。
然而,在嘗到甜頭後,越來越多青春劇開始對日韓以及國産爆款偶像劇進行照搬複刻,出現了偶像劇一邊倒的情況,也讓觀衆開始審美疲勞:
2009年播出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在内地引起轟動,卻出現了熱度與口碑兩極分化的尴尬情況——男女主身上發生的一系列傑克蘇、瑪麗蘇故事,完全可以照搬到校園之外的任何場景,都不會違和,劇集設定過于懸浮,沒有真正的、接地氣的校園氣息。
這種風氣愈演愈烈,再往後幾年,甚至有不少青春劇為了營造戲劇化的效果,将各種狗血情節套在主人公身上,還美名其曰“這就是青春”,一度遭到觀衆吐槽:“青春片有三寶:堕胎車禍加出國。”
2012年,中國青年報針對1617位觀衆進行的調查數據顯示,90.3%的人認為當下的校園青春劇脫離實際、給年輕人傳遞了一種“僞潇灑”的錯覺;72.6%的人認為現在的校園青春劇過于扯淡、矯情:
“主人公一上來就是富二代,不用工作、學習”、“戀愛得不到家人支持就離家出走”、“男女之間随便發生關系,不用負責任”、“愛情當然是青春的一部分,但我們的青春裡,難道就隻有愛情嗎?”......
在這類校園青春劇中,學生被塑造成了愛情至上、隻會反抗家長的刻闆形象,隻給觀衆展示年輕人叛逆的一面,卻沒有告訴我們年輕人該承擔的責任,這也使得校園青春劇處于尴尬的地位。
當我們看青春劇的時候,
我們在看些什麼
近年來,《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電視劇悄然逆襲,成為了校園青春劇中的一股清流:
沒有堕胎、沒有車禍、沒有霸道總裁,隻有青春期懵懂美好的同學情誼、人人見到都會繞着走的訓導主任。非典、奧運的充滿年代感的背景設定,風靡校園的《那小子真帥》、《晴天》,仿佛一下就把90後拉回了學生年代。
是的,成長、親情、懷舊、愛情、友情,都是我們試圖在校園青春劇中尋找的共同記憶。
已經畢業多年的人,總能在校園青春劇中,看的自己熟悉的蛛絲馬迹:
高懸紅底白字條幅、泛黃的濾鏡、熱水壺、煤氣罐、張震嶽,總能完美再現上世紀90年代初的校園生活,也讓人想起當時那個滿腔熱血、懷抱理想的自己。
兢兢業業的打工人,在下班之後打開一部校園青春劇,能從中得到放松,也開始懷念起美好的校園生活。
在《風犬少年的天空》中,哪怕是在路邊開起燒烤攤、被警察找上門的欽哥,也曾經有過籃球打得好、成為校園風雲人物的少年時光——
年輕的我們活得很簡單,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每個人都有“須知少時淩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的理想憧憬,少年之間的相處,連吵架、和好都是一瞬間的事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校園青春劇,開始将話題延伸到學習與愛情之外:
無論是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還是校園暴力等不可忽視的校園問題,都使校草校花、學霸班霸之外的邊緣群體開始受到關注,從這些人物身上,不少觀衆也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做得再好的校園青春劇,為了保證可看性與熱度,在情節設置上都難免會有一些誇張之處。
但難得的是,《風犬少年的天空》中二的外表之下,裹着一個真實溫情的内核,用一個個充滿真實感和代入感的細節,将少年的群像打磨得恰到好處。
在這些有誠意的校園青春劇裡,狗血與雞血的情節被通通打碎,揉合成了一個熱血的故事,不管你是正值花季的追風少年,還是職場失意的打工人,都能夠在裡面找到曾經那個咋咋呼呼、熱血沸騰的自己。
而對于觀衆來說,在這個熱血中二的青春劇裡,哪怕隻出現過一個微不足道的點,能擊中他們内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那就足夠了。
參考資料
[1] 建構與重構:中國青春劇三十年變遷及其文化反思︱何天平
[2] 90年代後内地校園青春劇研究︱鄭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