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今天(10月12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水球在太空中如何變“懶”?在太空裡用超長吸管喝果汁費勁兒嗎?神舟十四号飛行乘組航天員帶來了一次“幹貨滿滿”的太空授課。
做太空毛細效應實驗時,航天員陳冬老師将三根粗細不同的塑料管同時放在裝滿水的培養皿裡。随後,最細管子内的液面飛速到達頂端,其他塑料管内的液面則上升得較慢。據陳冬介紹,在太空中,由于沒有重力,液體表面張力作用更加明顯,能夠驅動液面快速上升。
10月12日,南京市鑫園小學,學生們正在收看“天宮課堂”第三課。圖/IC photo
在之前的太空授課中,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已經講解了水球的形成。在此次“天宮課堂”中,航天員劉洋老師則進行了拓展,在提前做好的水球上,她拿起注射器,向水球“吹氣”,水球随之震動起來。緊接着,劉洋老師将一個空心鋼球放進水球内,并再次拿起注射器,用同樣的力度向水球“吹氣”,但此時的水球好像變“懶”了——震動變小了。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會發生共振,而加入一枚鋼球後,水球固有頻率就會發生改變,也就相對不容易引起共振。
在問天實驗艙内,劉洋拿起一根長達兩米的吸管,準備喝掉袋子中的芒果汁。在地面上,由于重力的作用,人們使用吸管喝水時,用越長的吸管吮吸,就越費力。而太空是微重力環境,所以用更長的吸管喝水也感到毫不費力。“我不僅喝到了水,而且還非常輕松。”劉洋說。
空間站常用工具——T字形扳手,在陳冬的擺弄下,翻身旋轉,反反複複。在問天實驗艙内的小扳手,以“竹蜻蜓”和上下“掉頭”這兩種方式旋轉,然而兩個扳手的旋轉姿态卻完全不一樣。據陳冬介紹,這是前蘇聯航天員賈尼别科夫在空間站中偶然發現的,所以也叫“賈尼别科夫效應”。研究發現,這個現象與扳手的旋轉方式和它質量的分布情況有關。
編輯 陳靜
校對 薛京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