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鋒将軍是粟裕的老部下,解放戰争期間,長期在華東野戰軍實際最高指揮員粟裕指揮下南征北戰。他生前一直有個好習慣,每天寫日記。去世後,留下了60年的日記和回憶文章,真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戰鬥曆程,也較客觀地反應了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曆史,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其間,可以看出他對華野統帥粟裕大将的由衷敬服。
作為開國少将,蕭鋒将軍自然是欣慰的,中國曆史的進程有着自己的一份汗水。但與率西路軍兵敗祁連山的徐向前一樣,他也有着難以排遣的遺憾,甚至于臨終前,負疚之感都未曾稍稍減少。這就是他指揮的金門作戰失利。而令他終生感佩的是粟裕,因為他曾多次為金門戰役的失利承擔責任。
1949年9月,第三野戰軍10兵團跨海奪取福建平潭島後,時任28軍代軍長兼參謀長的蕭鋒參加了兵團司令員葉飛主持召開的作戰會議。會上作出決定:在進攻廈門的同時,向金門進攻。
10月7日,葉飛向三野司令部上報了這一作戰計劃。因為是極重要的作戰部署,三野司令部主持日常工作的華東軍區黨委第三書記唐亮、代參謀長袁仲賢、副參謀長周鳴駿不敢作主,将報告轉送正在北京參加軍事會議的粟裕。粟裕深思熟慮後,于10月11日緻電10兵團:
"但請你們考慮:根據金、廈兩地敵之兵力及敵之内部情況(劉汝明、王修身之關系如何)及我方準備程度(尤其是船隻);如以5個師攻廈門(有把握)同時以兩個師攻金門是否完全有把握?如考慮條件比較成熟,則可同時發起攻擊,否則,是否以二部兵力(主要加強炮火封鎖敵艦阻援兵與截逃)鉗制金門之敵,首求攻殲廈門之敵……請你們依實際情況自行決定之。總以充分準備有把握地發起戰鬥為宜。"
然而由于輕敵,又囿于僅為師級規模的戰役,兵團首長在戰役準備和遂行中,并未做到粟裕強調的有充分把握的準備,不顧直接率軍承擔這一戰役任務的蕭鋒多次提出的不同意見,在船隻、船工不足,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貿然決定發起戰役,結果導緻28軍參戰部隊9000人與七倍于己的國民黨軍孤軍作戰,幾近全軍覆滅,鑄成有去無還的大錯。
三野前委得知這一震驚的戰報後,主動承擔了金門失利之責,并未追究前線指揮員的責任,而是指導他們總結經驗教訓。粟裕還決定将101師全部撥歸10兵團建制,并緻電葉飛等人:"金門戰鬥雖失利,但部隊及作戰行動極為英勇,望對部隊多加鼓勵。"
11月1日,葉飛在廈門老虎山洞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總結金門戰鬥。蕭鋒将軍痛哭失聲,第一個站起來發言:"我對犯了極大的罪,請求兵團黨委和三野前委給我嚴厲的處分!"
葉飛第二個發言,沉痛地說:"金門戰鬥地失利,主要責任在我,我是兵團司令員,不能推給蕭鋒。他有不同意見,我因輕敵,聽不進,臨開船時,在電話上我還堅持隻要上去兩個營,蕭鋒掌握好第二梯隊,戰鬥勝利是有把握的。是我造成的損失,請求給嚴厲的處分。"
半個月後的11月15日,粟裕主動承擔金門、登步兩島作戰失利的責任,此後又屢次在其他場合重申承擔責任,令蕭鋒十分感動。
1950年5月上旬,三野召開全軍精簡縮編會議,各軍軍長、參謀長參加并進行研究。會議期間,粟裕司令員首次單獨找蕭鋒詳談金門失利情況。蕭鋒沉痛地說完經過後,粟裕說:"我們早說過,金門戰鬥失利不能歸葉飛,更談不上你蕭鋒。主要是三野前委因為背上了上海、南京的包袱,以為福建金門、浙江長江列島問題兵團自己可以解決,前委實際無人管。主要責任在前委,特别是我這個主管作戰的人,對下面就不能去追究責任,隻要吸取血的教訓,提高再戰金門的信心。"
1961年5月1日,蕭鋒将軍因病住進北京醫院,巧逢粟裕也在該醫院住院。源于對軍事指揮藝術的鑽研,粟裕一生酷愛地圖,即便住院也不例外。蕭鋒見到他戴着老花鏡,一旁擺着各式各樣的放大鏡,在房間查看地圖,思考未來敵人入侵中國的幾個方面。
晚上,蕭鋒到粟裕的住處,同他一起在西房大窗戶前觀看"五一"焰火。之後,坐下來休息時,蕭鋒又提到了金門失利。
"責任不在你蕭鋒,主要是三野前委",粟裕說,"你提出三個條件下打金門,我作了複電!複電大意是:我知道了,多做些準備,延長點時間沒有關系。我也電令江蘇軍區和山東軍區各要抽1500名船工支援10兵團直接到28軍報到,這些工作我也沒有深入檢查。"
蕭鋒還是心情沉重:"我錯誤地執行了脫離實際的命令,負有一定責任。"
(選自《名将粟裕珍聞錄》,北嶽文藝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