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生活壓力大,每個家庭都隻要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如同掌中玉,心頭肉。孩子的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可是就是因為腦癱讓這些家庭差點毀于一旦,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很擔心自己孩子會患上腦癱疾病,下面我們看一例咨詢。
患者咨詢:我的寶寶由于出生時早産,有缺血缺氧的情況,到現在9個多月還不能擡頭,也不能站立,想問問是不是患有腦癱。
常崇旺教授回答:
生活中我們隻要仔細觀察孩子在早期所表現的運動和姿勢異常,就會發現腦癱早期症狀的以下幾個特點:
1—3月的早期症狀:
1. 不注意看人,不凝視,追視差,不笑。
2、非對稱性姿勢。
3.頭不穩定,頸不能豎直,頭左右搖動;俯卧位不能擡頭。擡頭動作标志抗重力肌的發育情況,正常時2—3個月可擡頭45度—90度。
4.肌張力增高:拇指内收,手緊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背屈呈對稱性,有時頭偏向一側,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全身發硬,軀幹硬性伸展。
5.肌張力低下:全身發軟,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
4—6月的早期症狀:
1.反應遲鈍:不追視,不注意看人,眼不靈活;表情呆闆不靈活,逗時無反應,叫名無反應。 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2.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3.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
4、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卧不能擡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标志。
5、身體扭轉: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6、身體逐漸變硬,有輕度角弓反張或下肢交叉,坐位呈後傾;如果全身發硬持續生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7、俯卧位擡頭小于90度,拉起時頭不跟,坐位呈全前傾,全身仍發軟;如果“全身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持續生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8、拇指内收和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9、不能伸手抓物:手不靈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如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10、不會翻身,6個月以後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
11、斜視: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2、殘存原始反射,如非對稱性姿勢。
1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态發育的客觀指标,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7-12個月的早期症狀: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但在嬰兒後半期(7-12個月)則有一些其他症狀表現:
1、8個月後還用腳尖站立。
2、8個月後下肢不使用或短暫地支持體重。
3、9個月後不能獨坐。
4、手笨: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等不靈活,不協調;在10個月後出現手笨有診斷意義。
5、10個月後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
6、12個月後不能抓站。
7、15個月以後,還不會邁步。
8、12個月以後不會與人再見,有診斷意義。
9、12個月以後流口水及"吃手" ,有診斷價值。
父母如果發現上述症狀,應盡快去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确診。常崇旺教授溫馨提示:0-6個月是腦癱患兒的關鍵治“腦”時期,通過治療。雖然不能解決病因,但是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治療及時可以将後期損傷降至最低。這樣為孩子的以後治療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父母可千萬不能粗心大意,忽視腦癱患兒的這些異常表現,延誤孩子的治療時機就悔之晚矣!
專家介紹
常崇旺博士
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國内首位腦癱醫學博士,殘聯特聘腦癱專家,創立腦癱外科康複一體化全程治療法——梯度療法,最大程度改善腦癱治療效果,專攻小兒腦癱、頑固性疼痛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擅長:腦癱、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帕金森、癫痫的外科治療,神經電生理技術的臨床應用。
門診時間:每周六上午
掃描關注“幫腦癱”公衆微信
常崇旺博士門診:每周六上午
門診預約:13096926882
腦癱、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帕金森、癫痫的外科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