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内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渾源縣來說,總人口超30萬,隸屬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地處桑幹河支流渾河中上遊。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恒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棱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就渾源縣的曆史來說,在唐朝時期,正式設立渾源縣,因渾河發源于縣境内,故名渾源縣。由此,對于渾源縣來說,可謂一個千年古縣,其縣名的由來屬于因為一條河而得名的情況。
一
首先,渾源縣隸屬于山西省大同市。在地理位置上,渾源縣處于北緯39.67°~39.83°東經113.72°~113.92°之間,位于山西省東北部的大同盆地東南邊緣,地處桑幹河支流渾河中上遊。渾源縣東接廣靈,西毗應縣,東南部以恒山與靈丘、繁峙縣分界,北面由六棱山與雲州區、陽高縣相連。渾源縣地處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全縣海拔高度為1050—2333米之間。縣境地貌南山北坡中間川。就渾源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代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今山西省渾源縣一帶成為趙國的疆域。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其疆域包含今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大同市渾源縣一帶屬雁門郡崞縣這一建制。西漢時期,該地區屬恒山郡崞縣。東漢時期,該地區屬常山郡崞縣。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渾源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北魏時期,都平城(即今大同),為京城内地,改名石城縣,屬神武郡。天興元年,改稱崞山縣。東魏,改為廊州,該地區屬之。北齊時期,又改為北顯州,今渾源縣一帶屬之。由此,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渾源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北顯州改稱平寇縣,後又改回崞縣。唐朝建立後,正式設立渾源縣,因渾河發源于縣境内,故名渾源縣。
三
由此,對于渾源縣來說,可謂一個千年古縣,其縣名的由來屬于因為一條河而得名的情況。不過,比較遺憾的是,因為史料記載的匮乏,目前還無法确定渾源縣這一建制到底開始于哪一年。五代十國和北宋時期,該地區仍為渾源縣。南宋時期,金國于貞祐二年(1214年)在該地區設立渾源州。元朝建立後,改渾源縣為恒陰縣,屬西京(即大同),不久,又複用渾源州,今渾源縣一帶屬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渾源縣一帶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大同府渾源州這一建制。清朝取代明朝時期,該地區屬山西省大同府渾源州。
四
最後,到了1912年,渾源州改為渾源縣,後屬雁門道。1928年,渾源縣直屬于山西省。1947年,渾源縣屬察哈爾省。1952年,渾源縣複歸山西省。1970年,設立雁北地區,下轄大同縣、懷仁縣、陽高縣、天鎮縣、渾源縣、廣靈縣、靈丘縣、山陰縣、應縣、朔縣、平魯縣、左雲縣以及右玉縣等十三個縣。1993年,雁北地區與大同市合并,渾源縣成為大同市轄縣。截至2018年底,渾源縣總面積達1966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34.5萬人。對于渾源縣這一千年古縣,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讨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