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的世界中,有仙佛,有妖魔,有天庭,有地府,還有人間。看似紛繁複雜,但其實可以劃分為兩個體系,分别是道派與佛派。而在佛道之上,還有一個至高無上,統禦一切的存在,那就是被衆仙佛奉為三界之主的玉皇大帝。
道派的人數最多,勢力最大,占據了天庭的大部分官職,在人間的信衆也最廣最多。道派以三清為尊,分别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前兩位在書中鮮有提及,而作為道祖的太上老君是道派的代表人物,住在最高的三十三層離恨天。
佛派無論是人數還是勢力都要弱于道派,在天庭任職的佛派人員也不多,而且幾乎所有佛和菩薩都住在下界。佛派以佛祖如來為尊,但他隻是三清四禦之後的五老之一。
之所以道派的勢力比佛派大,是因為在西遊世界中,道教創立的時間更早,發展的時間更長。而作為三界之主的玉帝,既不屬于佛派也不屬于道派,而是代表了統禦佛道兩派的皇權。
《西遊記》中人物和勢力的設定,是作者吳承恩從宗教傳說和民間神話中提取素材,将道祖老君和佛祖如來推至前台,分别成道派和佛派的代表人物。
《西遊記》表面上看是神魔主題的小說,但其實寫的都是人間事,影射的是明代朝廷的權利體系和帝王的統治手段。玉帝對應的是人間的皇帝,老君的道派和如來的佛派,對應的是皇帝統治下的各派勢力和宗教體系。
《西遊記》成書于明代,作者吳承恩的主要人生經曆是在嘉靖年間,不惑之年的他屢次科考落第,于嘉靖二十一年寫下了《西遊記》的初稿。後來人到中年才補中任職,終因被小人誣陷,辭官回鄉歸隐。從此着力撰寫《西遊記》,并于萬曆初年完稿。
嘉靖皇帝執政初期整頓朝綱,吸取了前朝宦官當權亂政的教訓,抑制宦官集團權力,重用一批通過科舉選拔的賢臣,從而使皇權得到複興和加強。但在執政中期,朝政日漸腐化,嘉靖帝一改先帝們佛道兼崇的慣例,獨尊道教,壓制佛教。迷信方士,每日修煉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術,并長期服用含有重金屬和毒性的所謂“靈丹妙藥”,導緻身體每況愈下。
吳承恩把當時的社會現狀,影射在一個神魔主題的小說裡,提醒當權者應該佛道并重,三教合一,方能坐穩江山。
來看原著第四十七回,孫悟空對車遲國王說:
望你把三教歸一,也敬僧,也敬道,也養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吳承恩借孫悟空的口,表達了自己的治國理念。
《西遊記》以“壽命”為底層邏輯,仙界、人界、妖界都在追求延壽長生。玉帝因擁有蟠桃這一延壽至寶,被奉為天庭的“皇帝“,統禦着佛道兩派勢力。
但道派勢力又遠大于佛派,作為開天辟地時期就存在的道祖老君,必然不甘心屈居人下,始終是對皇權最大的威脅。而玉帝要想坐穩”皇帝“的寶座,就必須壓制道派力量,提升佛派的地位,最終平衡佛道兩派勢力。這就是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在運用的”帝王之術“,巧妙地平衡權力體系中的各派力量,皇權才能更加穩固。
通觀《西遊記》全文,表面上玉帝的出場戲份并不多,但其實他才是最為關鍵的人物,也是所有事情的幕後策劃者。玉帝運用“帝王之術”來平衡佛道兩派勢力,以達到穩固皇權統治的目的。
從請佛祖如來降服孫悟空,并設立安天大會讓如來坐了首席,到大力支持如來傳經東土的計劃。取經路上師徒四人數次滅道揚佛,幾乎掃平了西牛賀洲的道派勢力,并最終使佛教在南贍部洲發揚光大。玉帝不斷擡升佛派力量,用以制衡道派勢力,從而讓自己三界之主的寶座更加穩固。
大部分人對《西遊記》的了解都源自電視劇,但電視劇對原著做了較大的改編,把玉帝設計成一個軟弱怕事的形象,淡化了權利鬥争的内容,重點弘揚了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矢志不渝的精神,可謂是滿滿的正能量。
但要想真正感受到《西遊記》這部經典傳世之作的魅力,就必須仔細品讀原著小說。原著中展現了宏大的世界觀,精妙的伏筆鋪墊,深沉的劇情設計,華美的佳句詩篇。在書=中暗藏着許多的謎題和伏筆,可謂是草蛇灰線,伏脈千裡。這也是《西遊記》被列入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