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
更新时间:2024-12-29 01:40:57

我給你愛

你總是說不

難道我讓你

真的痛苦?

……

最近考駕照,在科一考場上發現有很多應屆畢業生考了五六次都不過關。

他們每天按時聽課,按時約考,進考場後答了10分鐘,從容走出考場,仍然不過關。有的孩子甚至準備好了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

疫情原因不能外出,很多家長為孩子安排了報名考駕照。

可能你會說,這很正常啊。是,這很正常。但關鍵是你的安排不是他需要的。

就像開篇說的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父母們自以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和愛,其實孩子并不這樣想,更不需要這樣。

他們需要什麼?難道我給的愛還不夠嗎?

夠,而且太多了。已經嚴重超過了他們的成長速度。

這種帶有控制欲的沉重的愛,讓他們不得不在沒有能力起飛的狀态下選擇消極抵抗。

如果你不放低姿态,不在他們中間,你永遠也不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1

圖片來自網絡

《終身成長》中說: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教會他們熱愛挑戰,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享受努力過程,不斷學習。

挑戰是有了,但他們并不是在享受努力過程,而是在面臨再考不過的無奈。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通過跟一個孩子聊天,我了解了背後的幾個紮心真相。

1,他越命令我,我越不聽話

我們暫叫他小江吧,那天我去找一個同學辦事,在同學的辦公室了遇見了他。

瘦高的個子,面容白晰,帥帥的,洋溢着青春的氣息。同時也有一種桀骜不馴的倔強勁兒。

冷丁地看着很不好接觸,三句兩句話過後,感覺這孩子真的很健談,興許是生人的關系,他也不好意思擡杠,跟我之間好像沒啥隔閡。

他說高中這幾年他的父母每天追着讓他彙報,去哪了,都幹些什麼,連去廁所時間長了都要解釋原因。

每天車接車送,起早貪黑,他說自己能走,父母就是不放心,他說自己就像是被關在籠子裡的小白鼠,說這些的時候,他的眼裡藏着無奈。

他說父母總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他必須這麼做,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還多”,所以每回他隻好就範。

比如星期天好不容易放半天假,他想跟同學去玩附近爬山,放松一下,他爸主動為他們當保镖,結果節目泡湯。

後來,他又有一次機會還是跟同學走了,并沒有告訴他爸媽。

幹脆,以後有啥事不跟他倆說了,省的麻煩。

他說後來幹脆就對着幹,他爸媽越讓幹得他越不幹,也不管對錯了。

沒法明着幹,就按暗着幹,給他個耳朵,表面上好像乖乖的,自己想幹啥背後全做了。

爸媽不讓談戀愛,說高中談戀愛影響學習,他偏要談一個給他們看,即使上課眉來眼去,晚上回到家微信裡發一張秀圖也是對爸媽的挑戰。

如果你沒有仔細觀察他的動态,沒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孩子的具體情況,你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他的内心所想。

表面上看,孩子每天在你的監控下做着循規蹈矩的工作,吃飯睡覺上學,沒有一天反常。

然而他的内心你了解嗎,你看到孩子的無奈和反抗了嗎?

其實,你很孩子之間的命令式語言就是暴力溝通。因為孩子沒法跟你形成對等的交流關系,因此隻好采取自己的應對措施,暗中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2

圖片來自網絡

《非暴力溝通》中說,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如果我們能夠借助它來提醒自己——我們有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我們的思維方式正使它難以得到滿足,那憤怒就是有價值的。為了充分表達憤怒,我們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動。

如果你的憤怒,你的命令真的有價值,那麼效果也會很顯著。也就是說,孩子有什麼事情都會自覺跟你說,不隐瞞。

但是由于你的憤怒并沒有好方向的效果,孩子跟你之間離心離德,什麼是都自己做了,那麼你的堅持還有什麼意義呢?

2,我知道他愛我,但這樣的愛我不需要

我跟小江還是比較投緣的,他跟我說他心裡知道他爸媽對他的好,他們确實很辛苦,每天車接車送,風雨無阻的,什麼吃的喝的都緊着自己,隻要是他需要的東西,從來就沒說過不。

隻是平時跟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交流模式。

爸媽的架子拉不下來,他總是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仰視望天的小矮人,沒有反抗的實力。更沒有提出相左意見的權利,看着他們為自己忙這忙那,心裡也挺不落忍。

有時候稍稍有一點不同意見,老媽馬上盯上一句:這不都是為了你好嘛

小江說,是啊,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那我還有啥說的,隻要學習好就對了呗!

可下高考結束了,又給我報了考駕照,本來早就有了自己的時間安排,這下又泡湯了。

無奈,隻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來一天駕校刷一天手機,日子就這麼混過去了。

爸媽依然不放過,打電話給駕校熟人問兒子的近況,所以小江就出現在了同學的辦公室,同學也負責起了他的說服工作。

這種打着“全都是為你好”的名義,看上去是寄托了父母對孩子的無限的愛和付出。實際上是一種情感綁架,他們總是說“我為了你犧牲了這麼多”,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欲。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3

圖片來自網絡

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兩者互為對方的影子。”

父母的控制欲已經讓小江透不過氣來,他很矛盾,想反抗,又覺得自己對不住父母這麼多年的付出,一直忍受又覺得自己也很憋屈。

小江告訴我,他的高考志願是自己悄悄改過來的,本來父母讓他報考省内的大學,他報了離家千裡之外的某省。

後來他經過與父母之間的角逐,對方終于讓步,直到最近,他的老媽才緩過勁兒來,開始跟他對話。

跟我的聊天結束了,小江說眼看就要走了,老媽給報的駕校班算是自己最後一次對她的回報吧。好好考,好好學。

3,父母跟孩子之間怎麼就形成這種模式了呢?

《愛的五種能力》告訴我們,愛有三個層次:滿足自己的需求;“自以為是”的付出;滿足對方的需求。

在小江和他父母的這個例子中,小江的老媽對小江的控制式的愛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裡需求。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要緊緊抓住,别再讓他跑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她沒有安全感。而這種沒有安全感來自于她的同年原生家庭中父母對待她的方式,無視或者抛棄。

聽同學說,小江的媽媽小時候是由外婆帶大的,她的父母做生意沒時間照顧她,在外婆家直待到上小學才回到父母身邊。

因此,小江媽媽性格比較内向,不善言辭,但是要認準了某事就會不遺餘力地堅持。對小江尤其如此。她說這就是她對小江的愛。

然而這種令人窒息的愛讓小江隻想遠離,逃開她的掌控。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4

圖片來自網絡

張信哲在《逃》裡唱到:好想一個人逃,火裡去風裡飄沒有退路可找,聚了散哭了笑痛苦卻又想要。

小江說他就是這種感覺。我想,等到小江上了大學,或者說大學畢業以後,這種感覺會一點一點消失的吧。

4,父母沒有轉換思維,跟不上孩子的腳步

人都是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中生活的,這不僅僅是對學生來說的。

成年人的學習和經曆也是在不斷的磨練中度過的。

孩子們在一天天長大,他們的身體在成長,他們的眼界逐漸增寬,他們的思維也在逐漸增大。

而父母的行動和思維卻依然停留在原處,還以為他們是一個不懂事的小毛頭,總是以大家長的身份自居。

就像小江一樣,他已經接近成年,雖然沒有走向社會,但他的思維已經形成,有些事情的見解甚至比成年人都成熟,他并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

如果他的父母一直把他當成當年那個小孩,他當然會反抗,因此他才會在高考後選擇了遠方求學。

孩子成長了,父母還在原地,他們的思維并沒有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不要眷戀前面的風景,不要回望來時的行程,鼓足勇氣轉個彎,或許就能轉出生機,轉出柳暗花明。

對于小江的媽媽來說,這種思維的轉換勢在必行。否則,他跟小江之間極有可能變成熟悉的陌生母子。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5

圖片來自網絡

《終身成長》中說:改變并不是一場外科手術。即使你發生了改變,你以前的舊信念也不會像磨損的髋關節和膝關節那樣,被換成一個全新的。相反,這些新信念會和你的舊信念一起存在,随着新信念變得越來越強,你就會獲得新的思考和處理方式。

這裡說的改變就是轉換思維,如果原來的思維方式行不通,那就要學會新的思維方式,哪怕是這種方式與舊的方式有沖突,因為我們需要終身成長,要擁有成長型思維,隻有這種思維,才會讓我們更接近自己不斷成長中的孩子,跟上他的腳步。

如果你不改變思維方式,那麼在未來的日子裡,你跟孩子之間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形成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6,給父母的建議

基于以上的這些,總結了幾點與成長中的孩子間相處的方法:

本着尊重個體的原則:

1,要學會換位思考:孩子成長到青春期時容易出現煩躁、不安,暴躁、易怒等情緒,有時會出現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解孩子,不要盲目的以過來人的口氣教育孩子。

2、學會尊重孩子。孩子在逐漸成長,心理上強烈要求獨立,不願意被他人主導自己的生活。

所以溝通和交流時,要學會尊重孩子,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見。

但不能放任孩子,可以與孩子協商後明确行為界限,避免随時随地唠叨孩子。

3、善于傾聽。與孩子溝通和交流,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而不是教育者。

允許孩子在合适的場合發洩不良情緒,等到孩子情緒穩定時,可以選擇合适的方法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與孩子辯論誰對誰錯。更不要借着萬是為孩子好的幌子情感綁架。

4,該放手時就放手。如果孩子真的自己能夠解決某些事,适當放手也是為了雙方都好。如果你的風筝線牽得不是那麼緊,孩子會在他認為行的時候跟你親近。

孩子不喜歡和我說話(孩子不願意跟你說話)6

圖片來自網絡

結語:龍應台在《目送》裡說:有些事,隻能一個人做。有些關,隻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隻能一個人走。

父母跟孩子之間就像是風筝線的兩頭,一頭牽得過緊,孩子透不過氣,他就會反抗,你越攥緊他離你越遠。

所以,要保持一個不緊不松的常态就好,這樣與雙方都好。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