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上課坐得闆闆直,課後測驗也能拿個80多分的孩子,為什麼上了初中之後成績一落千丈?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副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靜靜在研究中發現,不少學生出現“虛假學習”“淺表學習”的情況——看似都聽了,但一堂課的核心知識點并沒有掌握。小學期間的知識都這樣糊弄過去,到了初中知識難度增加,就會出現跟不上的情況。
在今天舉行的《浦東新區基于内涵建設的初中強校工程峰會——課堂教學變革專題》上,不少初中校長遇到了類似教學的困惑。在“初中強校工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育界專家齊聚,共謀解決困境的教育方法。
百強初中強校工程究竟“強”什麼?
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王浩表示,2-3年後,對口地段生源回流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公辦初中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這便是“初中強校工程”的階段性收獲。
“初中強校工程”關鍵在于師資“自強”
正逢升學季,适齡家長們在為孩子挑選一所心儀的學校而奔走忙碌着。滿足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需求,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好學校必不可少。
浦東新區人口基數較大,每年升入初中的孩子總數有三、四萬。其中,10%的學生選擇升入民辦初中。盡管從比例上看并不多,但三四千的擇校學生數量,仍然在浦東新區的家長中掀起波瀾。
如何減輕家長們的升學焦慮?
去年7月,上海市教委發布了《關于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意見》,着力通過制度創新、政策支持和項目化實施,聚焦質量提升,把百所公辦初中辦成“家門口的好初中”,從而帶動面上公辦初中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浦東新區的19所初中入選全市“初中強校工程”名單,此外,還有10所初中被納入浦東新區區級“初中強校工程”名單。
“強校工程”推進近一年來,吳迅中學校長李群感觸很深。過去,這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每年戶籍對口入學率僅有40%。學校生源結構的不理想,直接導緻教師教學觀、質量觀相對固化——執教外地生源班級的老師,認為外地生源不參加中考,隻要教學過得去就行;還有部分教師雖然執教本地生源班,但由于班中學困生多,教師雖然非常努力,但最後的結果卻不盡人意,造成自信心和成就感缺失……
“初中強校工程,首先就要強師資,要利用兩三年的時間,解決教師隊伍職業倦怠、教學水平不高的現狀。”浦東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特級校長、民辦進才外國語初級中學校長王從連一針見血地說。
對此,吳迅中學制定《“有為教師”分層培養實施方案》,通過對教師分類、分層級培養,提升教師的事業情懷與職業境界,提升教師的課程實施力、提高課堂的效能,優化教師在學曆、職稱、骨幹等方面的布局。
“正襟危坐”的學生有些是“虛假學習”
華師大附屬東昌中學南校校長袁钫芳也看到了孩子學習時産生的“劇場效應”,孩子把學習當作任務,被動接受知識讓孩子百般逃避學習;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催促下,走進了培訓班,進一步消耗自己的學習精力和熱情。
“劇場效應”下部分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看劇”的興趣。
對此,有專家建議,“初中強校工程”不僅要研究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學環節的優化,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學習環節”的改進。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對于學生智力因素的促進作用。
為了改變“劇場效應”困境,上海市育民中學校長柴建榮表示,該校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從教學過程的導入、展開、練習、小結、作業五個環節中進行改變,培養和發掘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促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能力與良好行為習慣。通過課題研究,旨在探索和提煉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研究成果,為改進課堂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作者:張鵬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顧軍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