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通訊員曹希記者郜陽)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骨科微創脊柱外科中心蔣帥教授采用經皮脊柱内鏡下頸後路key-hole技術,成功為一位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術後患者頸部疼痛伴上肢麻痛症狀消失。
劉先生今年48歲,因疫情居家辦公長時間使用電腦,1個月前突發左上肢疼痛、麻木,休息、口服藥物均無法緩解疼痛,晚上隻能靠在床上把胳膊舉起來才能睡一會兒。
到院頸椎磁共振檢查顯示,劉先生有三節明顯的椎間盤突出,那是不是都要做手術呢?按照傳統的治療方法,進行3個節段的頸椎前路減壓固定融合手術,手術需要8厘米左右的切口,手術後這三節頸椎會被固定并最終融合在一起,完全失去活動度。
“現在,我們采用精準診斷和治療的方法。經過仔細的問診查體,患者左手手指麻木,以中指為主,體格檢查提示左側伸肘力量差。”蔣帥介紹,“患者雖然是多節段頸椎間盤突出,但結合患者的症狀和體征來判斷,目前的症狀是由頸6/7椎間盤突出壓迫左側頸7神經根所導緻的。”
事實上,在正常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中,有很多人并沒有頸椎病的症狀,但做頸椎磁共振會發現存在椎間盤突出和壓迫,這種沒有症狀體征的壓迫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隻需要觀察。骨科微創脊柱外科中心認為,對劉先生來說,隻需要摘除壓迫頸7神經根的那一部分椎間盤,解除頸7神經根的壓迫就可以了,也不需要進行固定和融合,不影響頸椎的活動度。
手術是在局麻下進行的,患者俯卧位趴在手術床上,頸後部切一個1厘米的小切口。術後患者感覺左上肢疼痛感消失,左手麻木明顯減輕,術後返回病房後即可佩戴頸托下地活動,三天後去除頸托,晚間可平卧睡眠,睡眠質量很不錯。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脊柱疾患,患者早期多表現為頸部疼痛和頸部發僵,随着疾病的進展,會出現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或麻木可以呈發作性、也可以呈持續性,有時症狀的出現與緩解和患者頸部的位置和姿勢有明顯關系。需要指出的是,多數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自然病史具有“自限性”,症狀可自行緩解。因此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來說,正規、系統的保守治療是首選。
“不過,當患者經3個月以上正規、系統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或非手術治療雖然有效但症狀反複發作,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或是持續劇烈的頸肩臂部神經根性疼痛且有與之相符的影像學征象;抑或是因受累神經根壓迫導緻所支配的肌群出現肌力減退、肌肉萎縮,就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蔣帥表示。
該院骨科也提醒廣大市民,由于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于40~60歲的中年人,大多數患者都有長期伏案工作、及長時間低頭等不良習慣。因此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是防治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基本前提,應避免枕高枕頭、長時間低頭等不良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