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秋冬季病蟲草害主要防控對象有小麥根腐、莖基腐、紋枯、黑穗病、地下害蟲、土蝗、灰飛虱、蚜蟲以及禾本科惡性雜草和冬前出土的闊葉雜草等,做好秋冬季病蟲草害防控,不僅能夠預防爛種死苗,确保小麥一播全苗和健壯越冬,而且還可有效延遲和減輕小麥中後期病蟲危害,減少病蟲防控用藥次數,實現農藥減量控害,對确保小麥生産安全至關重要。為切實做好防控工作,現提出以下防治技術建議:
一、農業措施
1、生态調控技術。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有效減少田間菌源、蟲源基數。及時深翻滅茬,深翻25厘米以上,2-3年深翻一次。深耕(深翻)後,紋枯病、莖基腐病等菌源和雜草種子被深埋地下25公分以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小麥病蟲害。
2、适期晚播技術。根據當地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有針對性的篩選、推廣抗(耐)病蟲品種,合理布局,預防流行性病蟲害的發生危害。根據小麥品種特性、栽培技術以及氣候條件等因素,通過适期晚播,播後鎮壓,控制小麥旺長,減輕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黑穗等病菌侵染和發生程度。
二、播種期病蟲害防治
小麥包衣拌種是播種期防治小麥病蟲害的一項關鍵措施,小麥包衣拌種有“一拌多效,事半功倍”和省工省藥、綠色環保等優點,預防多種土傳、種傳病害和地下害蟲,還延緩麥蚜、白粉病等中後期病蟲害發生期。種子包衣拌種技術:
1、預防小麥黑穗病、紋枯病、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等。提倡生物藥劑使用比例,主要選用100億枯草芽胞杆菌50克拌麥種15公斤,其持效期長,可有效解決紋枯病、根腐病危害。常規化學藥劑選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30毫升兌水100-150毫升或25克/升咯菌腈種衣懸浮劑15-20毫升對水100-150毫升,拌麥種10-15公斤,攪拌均勻堆悶3小時,晾幹後播種;或選用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60毫升兌水2000毫升,拌麥種100公斤,堆悶6小時,晾幹後播種。
2、地下害蟲金針蟲、蝼蛄、蛴螬等。防治地下害蟲,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毫升拌種30-35公斤種子;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兌水5000毫升,拌麥種100公斤,攪拌均勻堆悶2-3小時,晾幹後播種。盡量選用低毒高效的煙堿類噻蟲嗪等拌種,對地下害蟲及蚜蟲等均有較好效果。
3、蚜蟲。拌種處理按70%吡蟲啉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1.2g/500g種子比例在播種前處理種子或者畝用70%吡蟲啉可分散粒劑30克兌水300毫升,拌麥種12.5公斤,攪拌均勻,吸收晾幹後播種。勿随意加大用量。
4、病蟲混發區。以上病蟲害混發區,可根據病蟲種類選用以上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合拌種達到“一拌多防”的效果。操作規則:嚴格按照農藥登記用量,先拌殺蟲劑,悶種晾幹後再拌殺菌劑;先拌乳劑,待吸收晾幹後再拌粉劑。拌種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三、冬前雜草化學防控技術
1、以節節麥為主的田塊,推薦使用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于冬前雜草2-4葉期兌水進行噴霧防治。甲基二磺隆對冬小麥的安全性較差,要注意選擇使用,分類指導,特别是強筋麥、優質麥等禁止使用,以免發生藥害。
2、以野燕麥、雀麥和看麥娘為主的田塊,選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6.9%精噁唑禾草靈水乳劑、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或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于冬前雜草2-4葉期兌水進行噴霧防治。
3、以豬殃殃、荠菜、播娘蒿等闊葉雜草為主的冬小麥田,推薦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也可使用75%苯磺隆幹懸浮劑以及苯磺隆系列的混劑在冬前雜草2-4葉期兌水進行噴霧防除。
施藥時間要掌握在主要雜草基本出齊、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日均溫6℃以上的晴天進行。要充分發揮航空植保專業化服務組織的作用,盡量采用無人機或大中型噴杆噴霧機施藥,以保證防除效果,防止藥害發生。
四、小麥冬前主要害蟲防控技術
1、土蝗等。防治土蝗可選用菊酯類農藥,一般畝用50毫升加拌麥麸10公斤左右,在土蝗2齡以前于上午10點後均勻撒施于麥田。
2、蚜蟲、灰飛虱。未拌種的偏重發生地塊,選用菊酯類、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出苗期,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類殺蟲劑加适量有機矽助劑,在田邊和地頭噴5~10米寬的藥帶,防止灰飛虱等害蟲遷入傳播病毒病,特别是在麥田與荒地、白地、雜草發生較重地塊等接壤地塊。
3、小麥越冬前,結合防治麥田雜草,混合噴施戊唑醇、吡唑嘧菌酯等殺菌劑,預防紋枯病、根腐病、莖基腐病發生。
來源:三農大喇叭發布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台或媒體文章,本平台将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台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台将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内删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