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好,我是南山舍翁,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很樂意為您介紹老北京的人、事、物以及傳說和趣事。打今兒起,咱們聊聊老北京城的城門。這位說了,城門都沒了,還聊什麼呢?話不是這麼說。作為中國人,時刻不能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曆史,老北京城的故事,就是這浩如煙海五千年裡的一部分,了解自己國家的曆史就是對咱自己的尊重,橫不能哪天一老外操着半生不熟的外普說:“爺們,想知道這老北京城裡的故事是怎麼回事嗎”?旁的不說,作為北京人,臉上多多少少會一陣冷,一陣熱。至少不能讓老外問住呀,您說是不是?那咱們就先從京城(内城)的九座城門開始吧!提起内城,就要簡單介紹一下皇城、外城以及元大都。
聊天兒的時候,過去的老北京人常言:“可着四九城您打聽打聽...”。這“四九城”是什麼意思呢?可不是四座城和九座城的意思,而是指皇城的四座城門:南面天安門、北面地安門、東面東安門、西面西安門。(紫禁城四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面西華門);内城的九座城門:正南正陽門、正陽門東側的崇文門、正陽門西側的宣武門、正東朝陽門、正西阜成門、東北東直門、西北西直門、北面東側的安定門和西側的德勝門。
您說了,有内城是不是還得有個外城啊?有!外城是七個門,正所謂“内九外七皇城四”。外城并不是包圍着内城,而是明朝嘉靖年間在内城的基礎上,向南擴城,修建的七個城門。為什麼要提起外城呢,因為到清末,老北京城已經固定為這二十個城門的形态。這是讓您對整個老北京城有個更直觀的認識,也好介紹内城這九座城門。這四座皇城門和七個外城門今天暫且不提,以後再做介紹。今天咱們說說這内城的九座城門。
老北京城
現如今,除了德勝門和正陽門的城門樓子還得以保留外,其餘的城門皆已不複存在,隻是保留了地名。您知道嗎?内城的九座城門,在建成之初并不是叫現在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呢?衆所周知,紫禁城是在明朝永樂年間修建的。但北京城卻早已存在,隻不過明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而成。這元大都受佛教的影響,号稱“哪吒城”,三頭六臂外加兩隻風火輪,代表着十一座城門,示人以厲害,不可侵犯。
哪吒城,近于方形(明初時沒有南面的一圈外城)
那麼明代為什麼要改為九門呢?是因為受陽數之極,九的“天數”的影響。皇帝的龍袍上要繡九條龍,紫禁城有9999間房子,九九重陽節,動于九霄之上等等。所以,内城被設計為九座城門(九座城門各有說道,以後會提及)。
元大都
先說南三門(哪吒的三頭),正陽門(前門)、崇文門、宣武門。永樂年間改建北京城的時候,将元大都南城牆從現在的長安街的位置向南移到了正陽門的位置,為明朝早期北京城的南城牆。這新移建的南城牆設有三座門,是為南三門。當時移建完成後三座城門并沒有改名稱,曰為“麗正門”、“文明門”、“順承門”。麗正門位于京城中軸線(以紫禁城裡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起點向正南正北輻射為直線的各個建築)。明正統元年(1436年),英宗朱祁鎮下旨修建京城九門,到正統四年(1439年)修建完成後,“麗正門”就改稱為“正陽門”。而正陽門東西兩側各3裡遠的“文明門”改為“崇文門”;“順承門”改為“宣武門”。這兩座城門都曾建了城樓和甕城。這就是前三門的由來。
正陽門
元大都時期,都城的正東和正西各有三座城門,共六座城門(是為哪吒的六臂)。正東曰崇仁門、東之北曰光熙門、東之南曰齊化門(注意這裡的“化”不念huà,老北京口語念輕聲huo。qíhuomén)、正西曰和義門、西之北曰肅清門、西之南曰平則門(注意這裡的“則”不念zé,老北京口語念輕聲ze。píngzemén)。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定都,改元大都路為北平府。毀了元大都皇宮,同時廢除了東西兩側的兩座城門:光熙門、肅清門。将北城牆向南移,南移後,北城牆東側的“安貞門”改為“安定門”、北城牆西側的“健德門”改為“德勝門”。(“安貞門”和“健德門”是哪吒的風火輪)洪武二年(1369年),改東城牆裡的“崇仁門”為“東直門”、西城牆裡的“和義門”為“西直門”。
永樂年間營建北京城時,齊化門和平則門名稱未變,直到正統四年(1439年)才将“齊化門”改為“朝陽門”、“平則門”改為“阜成門”。
今天聊了這麼多個門,您就記住喽,明代早期的京城是根據元大都改建而來的,由十一門改為九門。要麼清代怎麼有“九門提督”這麼個官職呢。而且還有個規律,那就是對稱。正陽門在中軸線,東西兩側的崇文門和宣武門對稱;朝陽門和阜成門對稱;東直門和西直門對稱;北面的安定門和德勝門對稱。
得,今兒就聊到這兒,下回咱們聊聊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的名稱是怎麼來的。
欲知老北京城門之事,請關注【南山舍翁】,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