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沈陽雖然離海遠,但由于物流發達,海鮮并不缺,而且當地魚類水産品也不少,如大夥房等一些水庫的魚很充足,隻是一些沈陽人還是吃魚較少,豬肉、雞蛋仍然占蛋白質攝入的大頭。盡管人們都知道吃魚好,可是為什麼好?具體好在哪兒?一些人恐怕清楚知道的不多,因此這也成為影響魚類消費的原因之一。
一、吃魚的好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檢索國内和國外88篇相關文獻作為主要證據,通過循證研究證實多攝入魚肉可降低成年人全因死亡、腦卒中、癡呆及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
二、魚的營養成分的優勢1.富含優質蛋白質(15%-22%),并且口感柔軟細嫩,比畜禽肉更好消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補充優質蛋白質方面,吃魚的性價比很高,以草魚為例,獲得同樣數量的蛋白質,其花費僅為豬肉(裡脊肉)的1/3左右。
2.脂肪含量為1%-10%,并且主要為有益健康的多不飽和脂肪酸。魚類多不飽和脂肪酸多為n-3系,有些魚類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
3.含有鐵、鈣、鋅、碘、硒等礦物質,還是維生素 B12、維生素A、維生素D、膽堿的好來源。
三、每周要吃多少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指出,魚、禽、蛋類攝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200克。具體到魚類的攝入,推薦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克。同時,由于水産品和禽畜肉中多數營養素含量差别不大,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組成有較大差異,對健康影響有所不同,因此推薦優先選擇魚。
因工業排放對水體的污染,魚體内很容易蓄積甲基汞。根據我國的測定數據,大家每周可以吃2~3份(1份為120 克,大約是成年人掌心大小)的魚類有:帶魚、草魚、武昌魚、小黃魚、鲽魚、河鲈魚、羅非魚、鲟魚、鳕魚、三文魚、沙丁魚等;每周可以吃1份的魚類有:海鲈魚、鲭魚、石斑魚、鲷魚、大比目魚、銀鳕魚、黃花魚、青魚、鲢魚、鳙魚、鯉魚、鲫魚等。這樣的量,可以更安全。
三、魚的烹調方法很關鍵要想從吃魚中獲得健康好處,烹調方法也至關重要。
1.清蒸是首選。魚類可以選擇煮、炒、熘等方法。煮對營養素破壞相對較小,但可使水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溶于水中,因此采用煮法不宜棄湯汁。蒸與水接觸比煮少,所以可溶性營養素的損失也比較少,還可保留魚的原汁原味。
2.包起來用烤箱控溫烤,或放在電壓力鍋裡密閉炖/烤。也是不錯的方式。
3.盡量不要明火烤制。否則魚的表面容易局部過度加熱,産生多種緻癌物質。
4.不推薦油煎、油炸等方式。高溫下Ω-3脂肪酸被大量破壞,魚的健康作用大打折扣。紅燒、做湯,一般要先用油煎,但注意要少用油,煎的溫度盡量低一些,時間盡可能短。淡水魚一定不能生吃,要生吃的海水魚一定要在可靠的商家購買。
朋友們,身體健康要從細節出發,科學合理吃魚,就是值得關注的健康細節。讓我們說吃就吃,抓緊行動起來吧。
【本期專家】孫遜,沈陽市和平區疾控中心原副主任,主任醫師。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成員,遼甯省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遼甯省老科協銀領講師團成員,沈陽市關工委老專家報告團成員,沈陽市科協科普大學教研中心主任,沈陽市十佳科普名師,沈陽市老科協健康養生科普宣傳老專家孫遜工作室,和平區衛健局健康教育巡講團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