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濕土之氣,始于大暑,終于白露”,處暑後,午間氣溫仍然很高,暑濕之氣仍然存在,要到白露節氣才能終止。
暑濕尚存,濕氣困脾,則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脾氣不升則濁氣不降,清輕之氣不能上達上焦,濁氣不能下降至下焦排除,水谷精微不能轉化為氣血以營養全身,則會感到全身無力疲乏。
如何祛除暑濕呢?
常用的祛除暑濕的中藥有兩種,一是健脾除濕的藥物,二是芳香燥濕的藥物,但芳香燥濕的藥物多辛溫燥烈,易損傷身體陰液與陽氣,因此建議大家健脾以除濕。因為在五髒中,脾可運化水濕,脾健則濕氣自除,我們可以選擇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組成。
方中人參為君藥,甘溫益氣,健脾養胃;臣藥為苦溫之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佐藥為茯苓,可健脾滲濕,苓術相配,則脾健祛濕之功亦著;使藥為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四藥配伍,共奏益氣健脾之功。多用于治療以脾胃氣虛,運化乏力所緻的以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飲食減少,大便溏瀉為主症的疾病。
❖ 我們身體的氣海穴,功效就如同人參。
氣海彙聚全身元氣,如氣的海洋,是益氣補腎,強身健體的養生要穴。氣海位于任脈上,肚臍下1.5寸。以掌心的勞宮穴對準氣海穴,以氣海穴為中心,順時針方向小範圍快速摩動,逐漸使熱力滲透下去。勞宮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 臣藥白術,健脾燥濕,加強益氣助運之力,相當于足三裡,具有健脾養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足三裡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 佐藥茯苓甘淡,健脾滲濕,相當于陰陵泉,具有健脾祛濕,标本同治的作用。
陰陵泉位于脾經上,在小腿内側,胫骨内側髁後下方凹陷中。足三裡與陰陵泉合用,加強健脾祛濕之功效,二者采用點揉法,可用大拇指指腹按穴位一次,再揉三下,如此循環30-50次。若是穴位上有明顯的疼痛感,一按三揉到疼痛感減輕為止。
❖ 使藥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相當于“四關”。
四關是合谷和太沖的總稱,是對穴,合谷屬多氣多血之陽明經,偏于補氣、活血,太沖屬少氣多血之厥陰經,偏于補血、調血。
二穴相配,一氣一血、一陽一陰、一髒一腑,相互為用,不僅行氣活血,還能調和諸穴。定位時合谷穴以右手拇指内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前的凹陷中。施以點揉法,一按三揉出現明顯酸脹感即可。
以上四個穴位配用,就是人體裡的四君子湯,對于改善脾胃虛弱,脾虛濕盛的效果較好。
以上内容來自程凱教授的線上二十四節氣養生課
醫師介紹
程凱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國科協穴位保健方法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北京健康科普專家
出診地點:北京大誠中醫針灸醫院-程氏針灸非遺基地(醫保定點)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五棵松門診部(醫保定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