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鎮素來繁華,既是魚米之地, 又以商業為重。攝影 / 吳廣軍
俯瞰合肥,肥西如同一匹回首凝望的奔馬,從巢湖中一躍而出,而三河正處在奔馬揚起的後蹄處,依然黏連着巢湖的碧波。三河古鎮,因水而生,也因水而盛。
-01-水,造就三河大地的輪廓三河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為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其地多鳥鵲栖息,故有鵲渚、鵲岸之名。後因杭埠河、豐樂河、小南河于此交彙,又得名"三汊河"。《大明一統志》中說:"三河,在府(廬州府)城南九十裡,其源有三,合而為一,入巢湖。"三河之名,始見于世。三河因水而生,水,造就了這片土地最原始的輪廓。
三河古鎮因環繞的杭埠河、豐樂河和 小南河彙聚而得名 河水注入巢湖,遠遠可見水汽氤氲。 攝影 / 應作平
-02-水,三河古鎮驕傲的資本地勢低窪,水網密布的三河得水利之助,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年年富産稻米,白魚、銀魚、毛魚、白米蝦等巢湖水産也不約而同地在三河聚集。這些富饒的物産不僅養育了世世代代的三河人民,更是通過便利的水運,運往了大半個中國。舊時三河民謠"裝不盡的雙河,買不盡的三河"就形象地說明了三河貿易的繁華。
除了繁華的貿易水城,三河的水,還給予了他成為"兵家必争之地"的資本。中國南北之分界,在地理上為秦嶺淮河一線,而在政治軍事上,則為長江天險。但曆史上的長江攻防戰,其實是從江淮之間打起的。"守江必守淮"是基本的軍事常識,三河是江淮間的水陸樞紐,水網密集,物産豐饒,處處可以伏兵,戶戶皆有屯糧,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曆史上,太平軍還以三河為據點,與湘軍開展了曠日持久的激烈戰役,最終以太平軍的大獲全勝告終,現在三河古鎮上還流傳着"太平慶功宴",據說就是當年太平軍慶祝三河大捷所創,如今三河古鎮尚存的城牆和護城河,也是太平軍在當時修建的。錯綜複雜的水網,物産豐饒的土地造就了三河易守難攻的戰略地位,在很長一段時間護佑了三河的一方太平。也成為後人引以為傲的談資。
三河古鎮保存得最為完好的一座石 橋,名“三縣橋”。攝影/ 周業凱
-03-水,賦予三河人民樸實豁達的生活态度古鎮因水而生,三河人民的處世哲學也如水一般,有着善利萬物而不争的樸實。三河橋通三縣,水流四方,不管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都能在陌生與熟悉之間找到一種恰當的分寸感,三河土著居民的誠摯與樸實也讓無數的異鄉人在三河找到家的感覺。
攝影 / 李敏
雖然在三河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後,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但三河老街依舊保持着傳統的商業風貌,商鋪多為前店後院,鄰裡之情已然勝過利益之争。老街的每一個清晨都是在開張的吆喝聲和問候聲中緩緩展開的。三河人民的作息至今一如從前,早上九十點才開門做生意,傍晚五六點即上班打烊,節假日推遲一些,也不過延至七八點。夜生活幾近于無,從前如此,現在仍舊如此。熙來攘往的人流驚動不了三河人的安逸,他們自古就是前店後家地做生意,日進鬥金又如何,還不是要每日擇菜做飯。如此這般豁達的性格,也鑄就了三河人民細水長流的幸福生活。
三河老街的每一個清晨 都是在開張的吆喝聲和問候聲中緩緩 展開的。攝影 / 李敏
小鎮的早市,常有居民擺出自家種的 蔬菜、河裡撈出的魚蝦叫賣,不圖掙 錢,隻求一個自在。攝影 / 孟建中
數千年來,三河人如奔流不絕的河水,來而複去,去而複來,在這樣永恒的流動中,三河始終葆有一種開放自信的氣質,正是這種氣質成就了三河永不散場的繁華盛宴。
- END -
文丨朱豔坤
編輯 | 胡莙
原文取自《地道風物·肥西》有增減、改動
圖書《地道風物·肥西》
本文未署名圖片來源于"IC photo"或"圖蟲創意",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IC photo或圖蟲創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