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八年,深夜子時,從紫禁城裡傳出一個重磅消息:
順治皇帝當夜于養心殿去世,年僅24歲。
在《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裡,關于順治去世的記載,隻有這麼寥寥幾個字: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心殿
關于一個皇帝的去世,居然都沒有提及其中緣由,而隻是用簡短的11個字就草草了事,這是很不尋常的一件事。
況且,同樣是這部《實錄》,卻曾用了兩百餘字,記錄了順治去世之前的活動。
即使是在清朝皇室家譜《玉牒》當中,也隻是簡單記錄了順治去世的時間,也沒有提及其中具體的原因。
那麼,為何清朝會對順治之死的原因,如此避而不談呢?
一個24歲的大小夥子,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順治到底是病逝?還是如他人所說,為情所困,出家為僧呢?
董鄂妃是不是董小宛順治帝福臨,是清朝的第三個皇帝,也是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
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多爾衮去世,次年,14歲的順治開始了自己的親政之路,在親政的同時,未滿十八歲的順治,也順帶着辦理了自己的婚姻大事。
提到順治,就不得不提董鄂妃,這個讓他一生牽腸挂肚,為情所困的女人。
說到董鄂妃,存在一個誤區,有的文章裡面把董鄂妃和“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聯系在一起,說董小宛進宮以後就成了董鄂妃。
然後就延伸出了很多故事,譬如說清兵南下後,俘虜了董小宛,随後被順治看中。
董小宛進宮之後,孝莊看順治整天沉迷于董小宛的溫柔鄉,于是,就害死了董小宛。
這事讓順治心灰意冷,遁入了空門。
這說法簡直就是關羽戰秦瓊,胡說八道。
冒辟疆,是董小宛的丈夫,他在《影梅庵憶語》一書中,記述了自己和董小宛第一次相識的時間和場景。
那一年,是明朝崇祯十二年;那一年,董小宛16歲,而順治隻有2歲。
明朝灰飛煙滅之後,董小宛就跟着冒辟疆,直到順治八年病逝。
而那董鄂妃是滿人,屬于正白旗,是内大臣鄂碩之女;她也并非是姓“董”,這隻是來源于滿洲的音譯,有時候董鄂妃也被譯作“棟鄂妃”。
因此,這董小宛并非是董鄂妃。
愛情沒了,出家了?順治十三年的時候,董鄂氏入宮以後,被冊封為“賢妃”,深得順治的喜愛,對她的恩寵也是日益複加。
順治對董鄂妃的寵愛是很明顯的,在她被冊封為“賢妃”僅僅隻是過去一個多月,就被順治晉封為“皇貴妃”。
順治在晉升她為“皇貴妃”的那一天,還大赦天下,并且整個儀式和流程,是按照冊封皇後的大禮進行。
這種待遇,在清朝那兩百多年的曆史中,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由此可以看出,順治是有多麼愛着這個女人。
可惜紅顔薄命,命運多舛。
1657年,董鄂妃誕下了皇四子,順治也是愛屋及烏,對這個剛出生的皇四子十分喜愛,直接稱這個孩子“此乃朕第一子”。
可惜,這個孩子福薄,出生不滿百日,在第三個月就夭折了。
孩子的夭折,對董鄂妃的打擊挺大的,這個身子本就羸弱的女子,也就一病不起。
三年後,這個22歲的女子病逝于承乾宮。
由此,也就産生了一種說法,那就是順治傷心欲絕,無心于朝政,最後遁入空門,跑去了五台山出家為僧。
而清朝皇室為了遮掩事實,保住皇室面子,也就隻好假托他是突然病逝。
在一些野史筆記當中,也曾記述了順治出家的事,譬如聶先,于康熙十八年編寫的《續指月錄》當中,就有這麼一段記載:
玉林琇到北京後,聽說弟子茆溪森為順治剃發,當即叫人架起火堆,要燒死茆溪森。
順治得知此事後,就不暫時打消的剃發出家的念頭。
不過,在我看來,這《續指月錄》主要講的是禅宗人物以及禅宗的發展史,對于順治的這段記錄真實性不是很高。
也有的文章裡說,在清朝皇室的《起居錄》裡記載,孝莊皇太後曾經多次帶着小康熙去到五台山禮佛;于是,就可以從側面證明,順治的确是在五台山出家的。
還說什麼當年慈禧西逃到五台山附近的時候,當地官員為了接待好這尊大佛,特意去五台山借來了一些用具,這些借來的用具,和皇家的生活用具十分的相似。
由此,他們就推測,這是當年順治出家時使用的東西,并被保存了下來。
首先,在清皇室的《起居錄》裡,壓根就沒有什麼孝莊皇太後帶着小康熙去五台山禮佛的記錄。
其次,“皇室用具”之說,根本就沒有來源,多半也就是一些文章裡的杜撰而已。
天花病逝?
王熙,是翰林院學士,他撰寫的《自撰年譜》裡記載,在順治去世之前,曾召見他去養心殿聆聽旨意。
躺在病榻上的順治,提到自己得了“逗症”,大概是醫治不好了。
從順治患病到駕崩,隻有區區五天的時間,這和“天花”很相似。
我們沒法從正史裡面找尋到答案,隻能是從當時的一些野史筆記當中,尋求一些線索了。
順治朝一個名為張辰的官員,在其個人筆記當中有這麼一個記述。
就是在順治駕崩後的第二天,朝廷傳谕,民間不得炒豆、不許點燈、不許倒垃圾。
而這些忌諱,在當時隻有在患有“痘症”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忌諱。
在清入關後沒多久,天花也随之大流行,就連兩歲的康熙都感染上了。
而當時順治入關後,又恰好遇到天花大爆發的時候,滿人入關之前,和這個病幾乎是沒啥接觸的。
這進入中原之後,一下子遇到,被染上的幾率,也是大大的增加了。
我個人覺得,順治因為患上天花病逝,大概率就是事情的真相。
那麼,為何他們為刻意隐瞞,不準确表明順治病逝的原因呢?
當時,天花是談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的病症;我個人覺得,清廷之所以刻意不提順治因天花病逝的原因,或許隻是為了避免引起朝野的恐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