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關羽坐鎮荊州,發動襄樊之戰。
八月,襄樊地區天降大雨,洪水爆發,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樊城守将曹仁死守,徐晃來援。此時魏蜀兩軍進入相持階段,關羽進退不得。
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局面,呂蒙眼光獨到,一看便知道,奪取荊州的機會來了。那麼,呂蒙是如何一步步施展計謀,最終白衣渡江,擒殺關羽的呢?
關羽與曹仁在樊城對峙,相持不下,唯有兩條路可走,要麼退兵,要麼增兵。如果退兵,之前取得的戰果化為烏有,襄樊之戰無疾而終,關羽自然心有不甘。增兵的話,隻能從南郡、江陵和公安處調兵,但這幾處的兵馬,乃是防備東吳孫權的,所以關羽猶豫。呂布也看出來了,要想奪取荊州,關羽這仗就必須打下去,他也就必須想辦法幫助關羽,打消他的猶豫。
第一步,裝友好。呂蒙表面上依然踐行魯肅“聯劉抗曹”的戰略規劃,加強與關羽的關系,以安關羽之心。史書載呂蒙:外倍修厚恩,與羽友好。
第二步,裝生病,進一步打消關羽的戒心。
史書記載,呂蒙向孫權上書道:“關羽攻打樊城卻留下許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襲擊他的後方。我時常生病,可以以治病為名,分一部分士兵和我一起回建業。關羽聽說這個消息後,必定撤掉守兵,全部開赴襄陽。”上書後,孫權立即同意,呂蒙于是聲稱重病,回建業去了。
而關羽也果真中計,逐漸把守備兵力調往樊城。
第三步,裝無能,薦陸遜。計策雖然已經制定,但呂蒙也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回建業養病之後,誰能接替自己?
首先,為了不使關羽警惕,這個人不能有太大的名聲;其次,此計策規劃缜密,這個人又必須極有才華。就這樣,陸遜的機會來了。
此時的陸遜聲名不顯,隻是一個白面書生,但呂蒙回建業途中,路過陸遜駐地,與陸遜一番交談之後,立即就發覺,陸遜就是接替自己的絕佳人選。
呂蒙一到建業,立即向孫權推薦陸遜,理由有三:1,意思深長;2.才堪重任;3.未有遠名。
而陸遜也不負衆望,接替呂蒙到路口後,馬上給緻書關羽,文辭華麗,極盡吹捧之言,以驕關羽之心,史載:“遜至路口,為書與羽,稱其功美,深自謙抑,為盡忠自托之意。”關羽也很配合,“羽意大安,無複所嫌,稍撤兵以赴樊。”
陸遜見關羽撤兵赴樊,立即明白計策已成,于是上書孫權,認為關羽可擒,“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
就這樣,呂蒙與陸遜兩人,利用一系列謀劃,一步一步打消關羽的戒心,最終白衣渡江,擒殺關羽,奪取荊州。
參考資料:《易中天品三國》《資治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