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流氓”,人們立刻就想到調戲婦女,品行惡劣的人,其實最早“流氓”是個普通詞彙,沒有強烈貶義。
我們經常說古代有“奴隸社會”,“奴隸”是奴隸主的私人财産,相當于牛馬,沒有人身權利,可以随意買賣。
實際這是誤解,“奴”和“隸”是兩個職業,“奴”是古代貴族的服務人員,女性居多。
“隸”則是古代的秘書,專門從事文字寫作,因為漢朝以前沒有紙筆,都是用刀在竹簡上刻字,非常辛苦,也需要有較高的技術。
貴族官員不可能自己刻字,他們發布文書,讓專門人員刻成木簡,這些人叫“隸”,就是古代的秘書。
我們現代用筆寫字,很輕松,但是官員老闆也要配備秘書,專門替他們書寫文案。古代更是如此。
秘書都要專門給某個人服務,因此叫“隸屬于”誰,“隸”專門從事寫字刻字,為了書寫方便快捷,他們逐漸改進字體,創造了“隸書”,“隸書”實際就是“秘書體”。
因此“奴隸”是貴族的服務員,地位并不低。
而底層廣大勞動者,專門幹體力活,也分兩類:“庶人”和“民”。
甲骨文“庶”就是屋子裡有個石頭竈台,下面生火,自己做飯自己生活,“庶人”具有人身自由。
《禮記·曲禮上》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庶人”就是底層百姓。
最底層那種當牛做馬,沒有人身權利的人,即通常說的“奴隸”,其實他們叫“民”,甲骨文“民”上部是橫放的“目”,去掉中間兩筆,表示沒有眼珠的瞎子,下部是尖刀,意思為:被刀刺瞎一隻眼睛,以防止他們逃跑。
“民”有固定的主人,有些“民”受不了痛苦折磨,設法逃亡出去,這叫“氓”,“氓”意為丢失逃亡的民。
後來奴隸制度消亡後,“庶人”和“民”合稱為“庶民”,再以後“民”成為底層百姓的統稱,如:農民,子民,民衆。
古代是小農經濟,主要是農民,農民有土地,以耕田為生,世世代代固定居住在家鄉村裡。
還有人沒有土地,隻能四處流浪給别人做工維持生活,這些人叫“氓”,由于他們沒有固定土地,沒有固定住所,到處流動,也叫“流氓”。
最初“流氓”和農民,商人,藝人一樣,就是一個正常稱呼,沒有貶義。
流氓常年四處漂泊,眼界開闊,為人圓滑世故,能說會道,口才很好,他們對外邊的新鮮事知道的特别多,每到一處地方,胡侃神聊,很容易引人矚目。
而古代婦女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孤陋寡聞,她們很輕易會被“流氓”所吸引,有些“流氓”品行不好,誘騙女孩子上當。
經常出現“流氓”把大姑娘小媳婦拐走了,還有些玩弄婦女後溜之大吉,他們也沒有固定住處,想抓人也找不到地方。
由此“流氓”逐漸和調戲婦女、玩弄女性聯系在一起,非常遭人痛恨,最終“流氓”就成了今天的含義!
二、人體組織如:胳膊,腿,臉,脖子,肝髒,等等,都帶“月字邊”,許多人不解其義,實際這是個誤解,其實這是“肉字邊”。
因為在漢朝以前篆文中,“肉”和“月”外形相同,區别隻在于“月”字裡邊是兩橫,而“肉”裡面是兩個彎曲,兩字極為相似。如圖所示。
肉
人體組織都是“肉”,所以胳膊,腿,脖子,肺,肝,腸,等等,都是“肉字邊”,但“肉字邊”書寫過程比較繁瑣,出于方便,人們慢慢把“肉字邊”内部隻寫兩橫,逐漸就成了“月字邊”。
我們讀書學曆史時,關于“張骞通西域”,漢朝為了抗擊匈奴,派張骞到西域尋找一個叫“大月氏”的國家。
當時課本上寫的是“大月氏”,卻注明“月”讀 rou,音同 肉。可是“月”并不是多音字,根本沒有 rou 這個讀音,小時候還非常奇怪。
實際是“大月(rou)氏”讀音寫對了,但是字寫錯了,那個國家的名字就是“大肉氏”,應該是後人把與“月”相似的“肉”看錯了。
也許是由于“肉”和“月”太相近,因此後來逐漸改進,把内部兩個彎曲,寫成了兩個“人”字形,後來又冒出了頭,慢慢變為今天的“肉”。跟“月”徹底分清楚了。
~~~~~~~~~~~~~~~~
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