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真菌大百科?近日,河北衡水一男子到街邊小店進行足療和采耳,一周後被診斷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感染的真菌和腳氣是同一類,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腳氣真菌大百科?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腳氣真菌大百科
近日,河北衡水一男子到街邊小店進行足療和采耳,一周後被診斷患上真菌性外耳道炎,感染的真菌和腳氣是同一類。
很多人将這則新聞當成段子,但這名男子的主治醫師、衡水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堯生醫生表示,确有其事。這名33歲的小夥子耳朵先是發癢、流膿、堵悶,後來開始發疼,而且外耳道有黏稠的含有黴菌的膿塊,周圍出現紅腫,是典型的外耳道真菌感染。
在看似好笑的新聞背後,我們對真菌感染又有多少了解呢?
緻病真菌不多,但挺厲害
真菌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真核細胞微生物,與動物、植物構成了自然界的三大王國。大多數真菌對人類都沒有危害,甚至還能提供益處,例如可食用的蘑菇、釀酒用的酵母等。食物發黴産生的“黴菌”也屬于真菌,這類真菌就有害了。目前人類記載的真菌超過10萬種,其中有幾百種可以引起疾病,包括真菌性皮膚病、内髒疾病等。
真菌緻病主要有三種機制:真菌引發過敏、真菌引發中毒和真菌造成感染,其中以真菌感染最為常見。真菌感染分淺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兩類。
淺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癬菌侵犯體表皮膚造成的。據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吳劍波介紹,引起皮膚疾病的真菌主要是皮膚癬菌,包括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等。這類真菌能夠分解人體表面的角質蛋白,在皮膚表面寄生,從而引起皮癬、股癬、手癬、腳癬、甲癬等疾病。這類感染的發病率非常高,據不完全統計,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淺部真菌感染性疾病。這類感染通常會造成皮膚瘙癢,危害性通常不高;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導緻皮膚潰爛及發炎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則主要是由念珠菌和隐球菌侵犯内髒器官和深部組織引起的感染,雖然發病率不高,但危害性比較大。
真菌感染,咋治?
這要看感染的是什麼真菌,每種真菌對應的治療原則都不一樣。
如果是淺部真菌疾病,例如手足癬、體股癬、汗斑、馬拉色菌引起的感染等,都可以通過外用藥物進行治療。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李若瑜強調,使用藥物時要謹遵藥品說明書的要求。如果說明書上要求用藥2~4周,而使用的時候卻沒有達到這個時間标準,就有可能會半途而廢——或許現在症狀減輕了,但一段時間之後還會再犯。
在引起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中有一類比較特殊——念珠菌。念珠菌會引起口腔的鵝口瘡,嚴重時還會引起系統性念珠菌感染疾病。如果是系統性念珠菌感染疾病,就需要通過口服或者靜脈滴注藥物來進行治療。
此外,念珠菌還會引起深部真菌感染。這種菌屬占深部真菌感染主要緻病菌的80%以上,最主要的為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又稱白假絲酵母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它們也存在于正常人的體内,但通常數量很少,不會引起疾病。一旦機體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調,白色念珠菌就會繁殖并改變生長方式,侵入人體細胞,從而引發疾病。這種真菌感染多與大量、長期或多聯使用廣譜抗生素有關,也可能與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或是患上一些基礎疾病有關。一旦發生深部真菌感染,往往病情重、療程長、費用高,預後往往也不盡如人意。
目前,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唑類,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等;第二類是多烯類,主要是兩性黴素B;第三類是棘白菌素類,臨床上最常用的是卡泊芬淨和米卡芬淨這類藥物。
絕大多數真菌感染可以被治愈,但不能自愈,因而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另外,注意個人衛生是防治真菌感染的重要一環。
來源: 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