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和好友閑談,偶然講到”人面桃花“一語,發現好友并不了解這個詞的典故,細想也是,忙碌的工作後一身疲憊,若不是有意關心确實不太會了解詩詞一類典故。因此,今日我就人面桃花這一典故絮叨絮叨,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個詞包含的文化内涵與詩詞故事。
人面和桃花,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詞語,組合起來卻被用來形容男女邂逅鐘情,随即分離之後,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别看兩詞組合得簡單,背後卻潛藏着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唐人孟棨(qǐ)在《本事詩·情感第一》一章中寫到:
“博陵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
什麼意思?說的便是博陵(現今河北定州)有一個叫崔護的人,容貌氣度以及才學都得人稱贊,性子孤僻自潔,考取了一甲三名之一。清明的時候,他獨自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莊園。這便是故事的開頭了,及第的才子趁着意趣到城外踏青,來到故事開始的地方。
“一畝之宮,花木叢草,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
這座莊子占地一畝左右,花木叢生,寂靜得好像沒有人一般。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一會兒,一位女子從門縫裡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将自己的姓字告訴了她,接着說到:“我一個人出城春遊,酒後幹渴,特來求點水喝。”女子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杯水之緣,故事随之展開。
“獨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态,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盻而歸,嗣後絕不複至。”
那個女子啊,靠着枝影橫斜的小桃樹靜靜伫立。桃紅掩面,她的姿色豔麗,神态妩媚,極有風韻,那嫣紅叢中,似乎渲染着少女閨閣般羞澀而又深厚的情意。正是疏狂的崔護也似被這美景美人熏醉了,用話逗她言笑,她卻隻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也不知過了多久,崔護起身告辭,女子送到門口後,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裡,崔護也禁不住地顧盼,最後怅然而歸。已是進士及第的崔護知道不能沉迷于女色,必須将全部的精力投入仕途以達齊家治國之志,便下定決心不去想此番相遇。
“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隻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兜轉一年倏忽而過,轉眼又至清明。這一天崔護想起了去年都城南莊那裡的桃花幺幺,人面灼灼,思念之情無法抑止,于是徑直奔去城南去見那女子。到了都城外的南莊,莊子的門牆依舊如去年一般,隻是門上銅鎖緊扣。尋人不得,崔護思念之情無法排解,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到這,相信大家都已知曉,人面桃花典出于此,這首詩便是頗受後人稱道的《題都城南莊》。
“後數日,偶至都城南,複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護驚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适人,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殺之耶?”又特大哭。亦感恸,請入哭之,尚俨然在床。”
又過了幾天,崔護思念着女子不自覺走到城南,便要再次去尋找那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女子,忽然聽到莊内有人的哭聲,崔護敲門問詢。一位老人走了出來,問到:“你難道不是崔護嗎?”崔護聽了急忙稱是,老人又哭着說到:“就是你害死了我的女兒啊!”崔護一時震驚,不知道說什麼,老人就接着說:“我女兒已經成年,知書達理,還沒有嫁人。從去年開始,常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她讀完之後,進門還沒多久就病了,接着便絕食數日而死。我老了,隻有這麼個女兒,她遲遲沒有婚嫁的原因,便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終身。現在她竟然不幸去世。這不是你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拉着崔護大哭。
“崔亦感恸,請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複活矣。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悔矣?悲矣!一面之差,卻是陰陽兩隔,崔護一時悲痛萬分,請求進去為其哭告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将女子的頭輕輕擡起而後慢慢放到腿上,讓她能夠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禱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也許是精誠所至,上天也為之憐憫。奇迹發生了,女子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複活了,一旁的老人看着死而複生的女兒喜不自勝,在女兒的祈求下終将她許配給了崔護。
盡管後世人們再探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莊》時,并不認同《本事詩》中死而複生之言,鄧雅聲先生便說到“崔郎能否能相見,怕讀桃花人面詩。”想是默認崔護與女子難續生緣。但無論如何,這番人面桃花的動人故事已是值得我們去銘記,就如那化蝶的梁祝,雖不能生所相擁,卻終是比翼蹁跹于人世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