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腸直腸癌發病率逐漸攀升,很多人一聽到大腸癌就擔心要切除肛門而害怕治療,其實腫瘤在腸道的位置不同,其治療方法和治療預後也是不同的。
一般的下消化是指從回盲瓣到肛門的範圍。大緻可分為四個部分,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所組成,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殘渣中的水分重新吸收、讓糞便成形,也是糞便儲存的地方。大腸(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一般統稱大腸癌,其實腫瘤長在大腸的部位不同,治療方式和預後也有所不同,在醫生眼中,大腸癌和直腸癌,甚至可說是不同的癌症。
大腸總長度約120-140厘米,呈現一個門字樣,占據了腹腔的四周。過去大腸癌主要發生在乙狀結腸,但随着大腸鏡檢查的普及,由于可以檢查整個大腸,因此右邊大腸、也就是升結腸,發現腫瘤的比例也有所提高。
直腸則是乙狀結腸以下、肛門以上的一小段腸道,長度約12-15厘米,最主要的作用是儲存糞便。腫瘤如果長在肛門往上15厘米内的距離,就稱為直腸癌。直腸因為最接近肛門口,容易檢查,因此發現癌症的幾率相對高,比例約占大腸直腸癌的三分之一。
直腸癌治療,患者是否保留肛門是個難題
臨床上直腸癌的手術處理,會比大腸癌來得困難些。
一方面是與解剖的位置有關,不同于大腸癌位于腹腔内,直腸癌位于比較狹窄的骨盆腔,旁邊有不少骨骼存在,而且相比較來說男性的骨盆腔比女性狹小,所以手術可以操作的空間有限。
另一方面是否保留肛門需要考慮。結腸的腫瘤手術切除,其實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結腸較長,不過手術的時候為了清掃腫瘤,會在腫瘤前後兩端多切一部分,大約就是5-10厘米,保證清掃幹淨。
但對直腸腫瘤來說,長度有限,患者一般都想保留肛門,所以清掃距離有限,隻是多切除1厘米左右。
是否保留肛門,還是要根據腫瘤的位置和患者的想法要求,應該和醫生一起探讨所有可能性,目前的醫療手段,治療醫生考慮是能保留肛門就盡量保留,但如果是低位直腸癌,也就是肛門上5厘米以内的腫瘤,那麼就要先把腫瘤清幹淨,之後才考慮肛門是否保留的問題。
侵犯外括約肌應做人工肛門
低位直腸癌患者即使接受肛門保留手術,由于剩下的肛管有限,多半會影響排便控制,隻是症狀輕微或嚴重的差别,稱為低位前切除綜合征,患者的排便習慣會出現波動式變化,可能一天拉十多次、過幾天又便秘,對生活造成很大困擾,出門在外時不知道何時需要找廁所。
所以,對直腸癌患者來說,手術後排便方式一定會改變,隻是造成的影響是大或小。一般建議可以通過調整飲食,比如減少蔬果等纖維素攝取量來減少排便量。有些病人認為飲食忌口和排便的不确定性,會影響生活質量,選擇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也有人原本堅持保留肛門,但後來因為排便的問題太大,又動第二次手術改做人工肛門。
但如果腫瘤已經侵犯到外括約肌,多半不建議硬要保留肛門,因為外括約肌是控制排便用,腫瘤侵犯勢必需要切除外括約肌,日後就會面臨大便失禁的問題,做人工肛門是較為妥善的方式。
在腫瘤沒有侵犯到外括約肌的情形下,如果要保留肛門,目前有兩種常見的術式:直腸拖出手術或括約肌間切除,原理都是切除内括約肌,保留外括約肌及肛門。
阻塞性大腸癌,可能做暫時性人工肛門治療大腸癌患者一般不需要切除肛門,但有時需要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比如阻塞性大腸癌,先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幫助排便,目的是減壓,讓脹起來的肚子消下去之後,再動手術切除腫瘤以及移除人工肛門。
雖然這個人工肛門隻是暫時性,并非永久存在,但有些患者仍介意随身有糞袋,這時另個選擇是先放人工支架,讓腸子通暢,再做清腸工作、準備手術。
手術方式要根據患者病情,以及經濟能力判斷
直腸癌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開腹、腹腔鏡等手段,這些方式都可以将腫瘤清除幹淨,隻是方式和費用不同,一般來說損傷越小,越先進的一些手術方式,也就越貴,但先進的手術方式也不一定就适合患者。
比較這些手術方式,腹腔鏡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最大優點就是傷口小、恢複快、疼痛較少,不過并非每個患者都适合,如果手術中無法确保腫瘤可清除幹淨,可能再轉用傳統開腹手術。
直腸癌手術前先放療或化療
不同于其他癌症通常手術後才做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直腸癌通常是手術前先進行,目的是希望腫瘤可以縮小,便于手術切除,以利于肛門的保留,臨床上适用對象主要是直腸癌中期患者。至于手術後是否需要進行輔助性化療,目前沒有大規模臨床試驗證實有效,過去是基于大腸癌有效,所以直腸癌也對照處理,對術後病理報告偏向預後不佳的患者,建議做輔助性化療。
晚期患者可以考慮靶向藥物治療
至于腫瘤已經轉移出去的晚期直腸癌,治療選擇主要是靶向藥物。
目前一般采用的靶向藥物有數種,不過常用的是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劑或表皮生長抑制劑,臨床上都與化療合并使用,使用哪一種需視病況決定使用,比如檢測KRAS及NRAS基因沒有突變,才可使用表皮生長抑制劑的靶向藥物。
整體來說,晚期患者治療有反應,平均存活期約30個月。至于現在熱門的免疫治療,在大腸直腸癌的應用是有條件的,必須帶有基因型MSI-H,使用免疫治療才有效,但費用較高,臨床上應用不多,主要是符合的患者比較少。
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
大腸癌的癌前潛伏期長,早期發現的治療效果良好。建議普通人,每2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出陽性可進行腸鏡檢查,40歲以後盡量做一次腸鏡檢查。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方式很多,早期大腸癌在配合治療下,5年存活率甚至可以大于9成。
#健康真知計劃# #謠零零計劃# @頭條辟謠 @頭條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