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以退為進,待機破敗,這是不違背正常法則的。為了保全軍事力量,避免自己的滅亡,退卻就是一種明智的舉動。雖然退居次位,但免遇災禍,這也是一種常見的用兵之法。
解讀:
“走為上”的意思,并不是說此計在三十六計中是最高明的計謀,而是說當處于劣勢時不要硬拼,及時撤退,尋找時機再戰才是上策。這種“走”和“逃”是不能相提并論的。“走”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保存實力,主動撤退。“逃”則是膽小怯懦,稍遇挫折便喪失鬥志,望風而逃。
而“走”之所以是良策,是因為在寡不敵衆時,往往隻有幾種選擇:或求和,或降服,或死搏,或撤退。而這些方案中,求和必然要妥協;降服勢必喪失節操;死搏注定犧牲;唯有撤退可能保全自己,保證日後可以卷土重來,這是最佳選擇。因此古人說,“走為上”。
無論哪種戰鬥,文也好,武也罷,誰都不會常有必勝的把握。在戰鬥過程中的小勝不敗、若隐若晦狀态以及瞬息萬變之勢,不機警便無以應對,不變通就不能達權。衆人皆知,戰争中要争取的并非一時的得失,而是最終的勝利往往屬于能堅持到底的人。
所以,“不走”并非英雄,“走”也并非懦夫。
智慧典例:
敦刻爾克大撤退
希特勒占領波蘭之後,并不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樣,立刻去進攻蘇聯,而是加緊準備向英法的歐洲地盤奪取生存空間。為了迷惑英法,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希特勒故伎重演,表面上向世界各國一再呼籲“和平”,暗地裡卻加緊了對英法的戰争準備。
1940年5月,希特勒集中了136個師、3000輛坦克和幾千架轟炸機,迅速将英法聯軍壓到了法國北部一個名叫敦刻爾克的小海港。
5月24日,美國駐英國大使肯尼迪給羅斯福總統發去了一封電報:“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了,隻有奇迹才能拯救英國遠征軍免于全軍覆滅。”羅斯福總統看着這份電報,許久沉默不語。
這天,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能做的事情也隻是用力咬住自己的煙鬥,以掩飾内心巨大的沮喪。
而此時,德軍坦克部隊突然在離敦刻爾克隻有20英裡的地方停了下來,因為他們接到了最高統帥部就地待命的命令。
丘吉爾一時捉摸不透希特勒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不過有一件事,他還是很快便反應過來了。那就是立刻通知海軍部,馬上征集起全國的艦隻,将聯軍火速運過英吉利海峽。
于是,5月26日這一天,全英國都接到了同一道來自海軍部的命令; 執行發電機計劃。這是聯軍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代号。
夜幕中,英國雲集在敦刻爾克的船隻已經多達810隻,從巡洋艦、到各種帆船、草艇,從皇家豪華艇到肮髒的垃圾船,大小不一,種類繁多。總之,英國所有能在海上漂浮的承載物,全部都被派去了敦刻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