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蘇州博物館,就不得不提一提當今中國博物館首屈一指的建築藝術傑作,相信每個去博物館的客人都是沖着文物和展品去的,可是蘇博就有一點特别了,每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沖着這座建築本身去的,因為他不僅是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更由于它巧妙融合了古典與現代,融合了蘇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質。
貝聿銘先生以擅長設計博物館而享譽全世界,他曾應肯尼迪總統遺孀傑奎琳的邀請設計過肯尼迪博物館,應密特郎總統之邀設計過盧浮宮博物館,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貝先生在中國設計博物館是第一次。正因為如此,2004年,貝聿銘先生在家鄉蘇州設計博物館引起了全球傳媒的關注。
蘇州博物館新館選址位于曆史保護街區範圍,緊靠世界文化遺産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具體在忠王府以西,東北街以北,齊門路以東和拙政園以南地塊,占地面積約10750平方米。該地塊被 貝聿銘先生稱為“聖地”,在這一地塊上設計博物館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戰”,“在這裡設計博物館很難很難,既要有傳統的東西,但又一定要有創新,傳統的東西就是要運用傳統的元素,讓人感到很協調、很舒服;創新的東西就是要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讓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為時代是在發展的”。按照貝聿銘先生的設計思想和專家組提出的“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思路,經過一年的緊張工作,先後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
博物館新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建築風格,把博物館置于院落之間,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博物館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诠釋。新的博物館庭院,較小的展區,以及行政管理區的庭院在造景設計上擺脫了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而新的設計思路是為每個花園尋求新的導向和主題,把傳統園林風景設計的精髓不斷挖掘提煉并形成未來中國園林建築發展的方向。
盡管白色粉牆将成為博物館新館的主色調,以此把該建築與蘇州傳統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處可見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統一色彩和紋理。博物館屋頂設計的靈感來源于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一一飛檐翹角與細緻入微的建築細部。然而,新的屋頂已被重新诠釋,并演變成一種新的幾何效果。玻璃屋頂将與石屋頂相互映襯,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博物館的展區,為參觀者提供導向并讓參觀者感到心曠神怡。玻璃屋頂和石屋頂的構造系統也源于傳統的屋面系統,過去的木粱和木椽構架系統将被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木作和塗料組成的頂棚系統所取代。金屬遮陽片和懷舊的木作構架将在玻璃屋頂之下被廣泛使用,以便控制和過濾進入展區的太陽光線。
形式上,地塊已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博物館花園;而西部為展區;東部為現代美術畫廊、教育設施、茶水服務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該部分還将成為與忠王府連接的實際通道。忠王府将恢複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難以在現有的結構下提供合适的展覽空間,它将被用作展示其豐富建築遺産的櫥窗以及那些通常無需高檔展示空間的藝術品,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廳是博物館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與博物館花園之間。這個擁有八個角的大廳是通過對傳統的蘇州建築和中國建築要素的幾何形狀轉變以及重新诠釋設計出來的,它是所有參觀者的導向并為去博物館所有展區提供通道。參照國際通行慣例,臨時性的展區設在人流路線的入口處。除了字畫、雙塔瑰寶、明清瓷器和蘇州工藝美術品展區外,還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區,以強調蘇州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傳統。在人流路線的終點處,也就是在它的花園庭園處,将安排一個宋代書齋的複制品,主要展示當年的工藝品和家具。字畫展區設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廳的二樓,高高的牆面為展示字畫長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現代美術作品設在博物館花園東邊的一個特别展區裡。展區由1.35米的模塊組合而成,為布展提供了靈活性。這些模塊外飾簡潔優美,地面鋪設地闆,踢腳,木質框架牆體和白色塗料。還有一個靈活的展示窗系統,專門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藝品。由于地塊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館設計規劃的要求,相當一部分的博物館功能空間安排在地下室。遊人可以通過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懸臂樓梯到達地下室。新石器時代和吳文化文物的展廳,影視廳、多功能廳、衛生間,藏品儲藏庫,各種行政管理和博物館内部用房,機械設備用房、停車庫以及裝卸區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蘇博,自身就是種藝術。。。(以上内容大多摘自蘇州博物館官方網站的介紹)
蘇州博物館就坐落在這條水巷的旁邊,和周邊環境完全融為一體
建築與自然融合的剛剛好,有點日本園林的味道,枯木山水
蘇州博物館中特别設計的仿明式書齋
在蘇州博物館中餐館本身也是種享受,它沒有現代建築的壓抑感,卻又随處可見的關懷與便捷
光線恰到好處的投射進來,既沒有昏暗的壓抑,也沒有陽光的灼熱
作為蘇州博物館不可分割的太平天國忠王府,是當今保存最完好的太平天國王府,其建築本身就是一個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