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7日電 題:“這是什麼垃圾?” 進博會上的垃圾分類大考
中新社記者 李姝徵
身着藍馬甲、肩挎垃圾分類“網紅”四格包,一群垃圾分類志願者活躍在進博會主會場周邊的大街小巷内,舉着垃圾分類圖示,向往來客商“科普”,隻為讓參加第二屆進博會的中外展商弄懂一個問題——“這是什麼垃圾?”
“濕紙巾再濕,也是幹垃圾;幹果皮再幹,也是濕垃圾。”自今年7月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上海民衆每天都面對着“這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随着第二屆進博會在滬召開,這句“靈魂拷問”又成了來滬展商、新聞媒體的共同難題。
11月5日,第二屆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展會上瑞士ABB公司展出的垃圾分類機器人成熱門展品,吸引觀衆。中新社記者張亨偉 攝
在國家會展中心的新聞中心内,時常看到來滬記者站在分類垃圾桶前,比照着宣傳海報蹙眉思索。在展館内,亦有不少觀衆向志願者詢問手中的垃圾該“何去何從”。
解決進博會上的“垃圾問題”并非易事。國家會展中心運營中心總經理助理彭春焰表示,與小區内部的垃圾分類和運送不同,作為大型建築單體和會展綜合體,國家會展中心面臨的垃圾分類和運送的問題要複雜得多。
首先,展館中的垃圾存儲量會在短時間内急劇上升,這個問題源于展覽期間的巨大客流量;其次是垃圾品類多,除了生活垃圾外,還會有危廢垃圾、展台垃圾、建材垃圾等;最後,垃圾駁運和臨時倉儲難度較大,很可能面臨瞬時爆倉的問題。
為此,早在今年6月,上海官方就制定了《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從完善設施基礎、科普宣傳、精細管理三個方面,将第二屆進博會的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梳理及規劃。
據相關部門表示,目前國家會展中心已設置了近4000個240升垃圾桶,規範垃圾分類投放标識6000餘套,并配備專用短駁運輸車12輛,中轉站儲備濕垃圾外運車2輛,幹垃圾車4輛,确保辦展期間垃圾分類外運順暢。
而全館近80個垃圾投放點,展會期間都有垃圾分類講解員,幫助現場觀衆正确分類投放垃圾。
在外圍,本屆進博會共招募了168名來自上海青浦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在會展中心核心區域和周邊區域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工作。為了讓海内外展商都能了解上海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們每人手中都有一份英語垃圾分類指示牌。
“來之前有點擔心扔錯挨罰,實際操作下來,并沒有那麼複雜。”來自陝西漢中的王姓展商表示,需要花點時間,但多扔幾次就能弄明白。“未來垃圾分類是大趨勢,就當提前‘演練’了。”
自上海先行先試後,中國官方在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北京、廣州、深圳、蘇州、成都、南京等46個一、二線城市陸續開始嚴格實行垃圾分類投放。并提出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目标。
“這是什麼垃圾?”眼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或即将回答這個問題。
而本屆進博會上,ABB展示的垃圾分類機器人或許能讓這個問題變得簡單:一條機械臂來回舞動,将傳送帶上的“混裝”垃圾分别扔進4個分類垃圾桶。從識别、分揀到投擲,一共花費不到3秒的時間。
“比我分得清楚,真想接回家替我回答‘靈魂拷問’。”看着機器人,有觀衆羨慕地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