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國被譽為“國飲”,數千年來可謂源遠流長。對于品茶飲茶論茶,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鄉野百姓都好此道,到唐朝時就形成了數多的流派,出現了許許多多知茶名人。
在前面,豹眼就提到了陸羽、常伯熊等傑出的代表人物。但不同的是,常伯熊不僅在今天的知名度遠不如陸羽,而且其理念及追求的目标也大不相同。
不過呢,在豹眼了解了一些常伯熊的事迹之後,反倒覺得其理念及行為似乎更符合現代人的的口味及生活方式。
就曆史而言,無論多麼牛叉的人,都隻不過是曆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其行為、其言論都必須經過曆史的評判。世道輪回,占據絕對地位的陸羽似乎也不能是一邊倒的具有統治性,伴随着經濟發展及消費理念的改變,常伯熊的那一套似乎越來越有市場。
為此,豹眼就說說常伯熊的那些茶事,是非取舍,友友們自有選擇。
常魯常伯熊其人其事
常魯,字伯熊(生卒年不詳),安徽臨淮人(今安徽泗縣)。
常魯,字伯熊,是中唐時期的茶人,與陸羽在當時都享有盛譽。常魯對于陸羽的茶說頗有研究,并發展了陸羽的茶說,也寫了許多有關茶葉的書籍。但遺憾地是沒有能夠流傳下來,因此,常魯在中國茶史上就名不見經傳。
不過呢,在存世不多的古籍中也記載了一些關于常魯與茶有關的故事,非常有趣。如唐代封演,宋代陳師道、歐陽修以及清朝時期的程作舟等人,都曾經記載過常魯的趣聞轶事。
前面豹眼介紹過封演記載的常伯熊的故事,這裡就不啰嗦了,非常精彩,有興趣的友友可以回過頭去看看。
茶有很多的别稱,如“甘侯”、“森伯”、“清友”、“馀甘氏”等等。而“滌煩子”這個别稱,就出自常伯熊。
據《唐中史補》記載:監察禦史常魯公(即常伯熊)于唐建中二年( 781 年),作為入蕃使判官奉诏入蕃商議結盟時,一日在帳蓬裡煮茶。有一個叫贊普的人問他在烹什麼,常伯熊說:“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
為此,唐朝施肩吾有詩雲: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說的就是這個事。
而茶的另一個别稱“馀甘氏”的故事,也與常伯熊有關。
宋人李郛《緯文瑣語》記載:
“世稱橄榄為馀甘子,亦稱茶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時有竹林逸士,木下樵夫,蓮花歌者,清蓉之姝,皆海内名士也。四人者,士,是指陸羽;樵,是指常伯熊;蓮,是指謝杼山;姝,是指李季蘭。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常伯熊與陸羽、李季蘭、謝杼山等人都是當時的名人大咖,一時的網紅,其名氣可想而知。
但常伯熊與陸羽的茶道卻大不徑庭,時人給與的評價也迥然不同,唐代的封演就給予了一褒一貶的定論。
在這裡,豹眼就不得不再說一下封演記載的一段故事。
《封氏聞見錄》記載:
“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禦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臨淮縣館。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為請之。伯熊著黃被衫烏紗帽。手執茶器,口通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茶熟,李公為啜兩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鴻漸能茶者,李公複請之。鴻漸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既坐,教攤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畢,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茶博士。”
前面提到過這個故事,是禦史大夫李季卿巡視江南,召見陸羽與常伯熊論茶的事。
常伯熊出場,身着黃被衫、戴烏紗帽,手執茶器,一邊表演茶藝一邊講解,李季卿看着心裡一個字:爽。
常伯熊這套功夫,遠不是老北京茶館那些搭着白毛巾,提着大銅壺的店小二可比的。
而陸羽上場時,隻見他粗衣短打就如種茶的農人,雖然茶藝一絕,但給人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陸羽活脫脫就一個農民科學家的形象,倒很像我們的國寶袁隆平院士。
但從達官貴人崇尚娛樂這個角度來說,陸羽就比不上常伯熊了哈。
常伯熊稱得上是一位茶藝表演藝術家,他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讓人喝到好茶,更要讓人得到感官的愉悅和滿足。
常伯熊的理念在當時就很有市場,而且在宋代更是達到了巅峰時刻。兩宋時期,“鬥茶”之風盛行,常伯熊的那一套大行其道。
都清楚兩宋的悲劇就在于過度的享樂,以至于丢掉了江山。
這也就是陸羽專門作《毀茶論》與常伯熊辯論的原因,也是封演對常伯熊貶斥的出發點。
不過呢,就今天而言,常伯熊不愧是一位茶藝大師,品茶賞茗就該有些情調不是?不僅僅要滿足口欲,賞心悅目的茶藝豈不更好?
但有個度是必要的,不能毫無節制地去追求奢侈的娛樂。
茶藝大師常伯熊留給後世的财富
品茶不僅僅為得是解渴,也不僅僅是為了口欲之滿足,理該有更多的享樂追求才是。而常伯熊的茶藝茶道,就恰恰是推動了這些追求的發展。
當時,陸羽制定了茶藝的基本程式,對茶葉、茶具、泡茶之水、泡茶技巧都有說明。但經過常伯熊“廣潤色之”後,才“茶道大行”。
常伯熊的貢獻就在于表演茶藝時有了特定的服飾、程式,并給與講解,更具一定的藝術性和觀賞性,這更符合盛唐及富庶的兩宋時期人們的消費需求滿足。
不可否認,常伯熊對于茶文化推廣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盡管陸羽、封演對常伯熊的做法大為貶斥,但像李季卿這樣非常欣賞的大有人在。
曆史上第一個用詩來諷刺陸羽的是宋人唐庚。
唐庚,北宋進士,能詩文、通世務,性嗜茶,曾撰《鬥茶記》。《全宋詩》記載其《嘲陸羽》一詩:
陸子作茶經,竟被茶所困。其中無所主,複著毀茶論。
簡覽傲長者,彼自愚不遜。茶好固自若,于我有所恨。
便當脫野服,洗盞為一獻。飲罷挈茶去,譬彼澆畦畹。
君看祢正平,意氣真能健。達與不達人,何啻相千萬。
在唐庚看來,品茶圖的就是個樂呵,隻要開心就是了,何必去顧及那些“精、行、儉、德”等陳規陋俗哦?!
如此高雅的快事,粗衣野服有失大雅哦。不得不說,唐庚也說得有些道理哦。
自己在家裡喝喝茶也就算了,在場合上是該講究一些不是?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講究的就是一個茶道。茶道的核心包括兩個内容:
一是備茶品茶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在第一點上,作為茶藝大師,常伯熊與陸羽所追求的并沒有不同。關鍵是在第二點上,陸羽追求人生境界的提升,而常伯熊卻強調茶藝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其實,在豹眼看來,備茶品茶陶冶情操很重要,欣賞一下茶藝表演也是一件樂事。畢竟我們大多都是凡夫俗子,滿足一下口欲的同時,看到賞心悅目的茶藝表演也是幸事、樂事、趣事。在這樣的場景中,我們的品味和境界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為此,豹眼認為,常伯熊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見之于文獻的表演型茶道的代表,應該承認他的茶藝表演藝術而且有必要發揚光大,同時應該承認其茶藝大師的地位。
就今天的茶道而言,常伯熊大師更符合現代茶藝祖師爺的地位和身份。
注:圖片及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