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些魚有什麼不一樣嗎?就像不是在天上飛的都稱之為鳥,生活在海裡的動物中,有些雖名之為“魚”卻不是真的魚以下,就來認識這些有魚之名而無魚之實的“魚”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你知道這些魚有什麼不一樣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知道這些魚有什麼不一樣嗎
就像不是在天上飛的都稱之為鳥,生活在海裡的動物中,有些雖名之為“魚”卻不是真的魚。以下,就來認識這些有魚之名而無魚之實的“魚”吧。
⒈鲸魚
生活在海洋世界中的鲸魚,可說是族群龐大,體型大小随種類而異,有的大如旗艦,身長三十公尺,也有的袖珍如海豚,甚至身長隻有一公尺左右,卻全部都歸屬于哺乳類動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哺乳動物。
鲸魚和其他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一樣,都是以胎生方式生出小鲸魚,而且幼鲸一出生就用肺呼吸。也就是說,鲸魚雖然可以潛入海中一段時間,但呼吸時卻必須浮到水面上換氣。而且鲸魚是以上下擺動尾鳍的方式前進,和一般魚類是左右擺動尾鳍方式前進也不相同。
由于是哺乳類動物,鲸魚媽媽生下孩子後要喂奶哺育。但可想而知,在海中授乳并不是很容易,何況鲸魚媽媽也沒有夠長的雙手摟抱住小鲸魚,所以小鲸魚要吃奶時必須自己遊到母鲸下方,找到隐藏在母鲸皮膚中的乳首,一旦母鲸感覺小鲸已銜住乳首,就會用噴奶的方式,一次噴出十公升的乳汁來喂奶。
為什麼母鲸要用這種“噴射的方式”來喂奶呢?原因是剛出生的小鲸魚肺活量還不夠大,必須常常浮到水面呼吸,如果授乳的時間過長的話小鲸會受不了,因此母鲸就用噴射的方式來授乳,一次授乳的時間就隻需幾秒鐘,如此來回十次,小鲸魚就能吃飽了。小鲸體型雖不小,但生長速度很慢,母鲸授乳期大約是兩至四年左右。
⒉鳄魚
鳄魚不是魚,而是一種冷血的卵生爬行動物,生活在熱帶河流池沼中,體披角質鱗,但因它能靠腳上的蹼和大尾巴,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遊泳,因而從遠古時代就被認為是“魚”。
鳄魚是迄今發現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也是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種類多達二十三種。
⒊章魚
章魚是一種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無脊椎動物,多栖息于淺海沙礫、軟泥及岩礁處,具有出色的記憶力和智力。在海洋生物裡,章魚屬于“好戰分子”,它們不僅窮追魚蝦,而且還自相殘殺,是大多數海洋生物避之唯恐不及的霸道角色。
章魚有八條很長的腕,腕的底面有許多吸盤,能牢固地吸附在其他物體上,還能夠移動比自己重二十倍的東西。這些腕不僅是章魚的運動器官,可用它在海底爬行和遊泳,而且還是取食的工具和進攻其他動物的有力武器。
至于章魚明明長得就不像魚,為何會被稱為“魚”?原因則不可考,有趣的是,和章魚情況類似的,還有鱿魚、墨魚……這些也全部都不是魚。
⒋甲魚
甲魚又名鼈,是卵生爬行動物,有甲殼,生活于湖泊、池塘、水庫、三角灣、流動緩慢的河流及池沼中,水陸兩栖。很多人誤以為甲魚拿掉軟甲殼就是魚,所以取名甲魚并無不當;也有人誤以為甲魚又名泥龜,應是龜的一種,但其實甲魚的軟殼和龜的硬甲不同,骨質殼沒有周邊骨闆,在水中比一般龜更靈活。
⒌娃娃魚
又名鲵,大鲵體長可達一點八公尺,比一般成年男子身高還長,但叫聲如小孩啼哭,故名娃娃魚。娃娃魚其實是淡水兩栖動物。小鲵體長隻有五厘米至九厘米。主要生活在山谷溪水中,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為魚類和甲殼類動物。
事實上,和鲵同屬兩栖綱有尾目隐鰓鲵亞目的同類動物,雖一律名之為“魚”但都不是魚,例如身上有山椒味的“山椒魚”,其實是兩栖類動物,并不是魚。這類動物的皮膚隻有黏膜,沒有鱗片覆蓋。皮膚呼吸占總呼吸量的大半,在幹燥、不潮濕的地方都無法生存。
⒍鮑魚
鮑魚是一種爬附在淺海低潮線以下岩石上的軟體動物,屬于腹足綱鮑科的單殼海生貝類,身背一個橢圓形的貝殼,但隻有半邊有殼。栖于石質河岸或海洋中,以藻類為食,又稱鳆、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
⒎美人魚
又名儒艮,哺乳動物,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無自衛能力。其妊娠期一般為十三至十四個月,每胎隻産一子。身體呈紡錘型,長約三公尺,體重三OO公斤至五OO公斤。身上有一對突出的乳房,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仔,頭部和胸部露出海面,宛如女性在水中遊泳一樣。
儒艮栖息于亞洲熱帶、副熱帶河流及淺海灣内,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系。多在距海岸二十公尺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随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遊向外海。以二至三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隐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認作“美人魚”浮出水面,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
王祖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