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興駕校目前登記在冊的教練超800人,于茫茫人海中選擇報了某一個教練的班,不得不說是一種緣分。
練車之餘和教練的閑聊,讓娟子發現,對于駕校教練這個職業,我們一直都存在一些誤解。或許接下來娟子所說的有些片面,但也請您秉承着“見一斑而窺全豹”的宗旨繼續看下去——
。
學員多=朋友多?
網絡圖片
黝黑的皮膚,有些散亂的頭發,30歲略微發福的小肚腩,再加上一身黑的裝束,不苟言笑的神情……這就是娟子對教練的第一印象。如果不是經朋友介紹,明知道他是駕校的教練,我可能會誤以為眼前這個男人是酒吧夜場的安保。
報名回來的路上,娟子便和他閑聊了起來。這才知道,才30歲的年紀,他已經做了七年的駕校教練,總共帶過的學員将近1000人。
“這麼說來,教練你的朋友應該很多吧?”娟子問。
教練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而是長歎了一聲說:“也就是朋友圈裡比較精彩吧,身邊玩得來的朋友除了發小,也就是駕校一起做教練的幾個哥們了”。
說罷,他好像陷入了很長的回憶裡,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網絡圖片
開始我還有點不太相信,直到後來考了科目二才認識到他說的事實。
一個學員,從報名到拿證,短的兩個月,長的一年。雖然時間跨度各不相同,但是和教練的交集也就僅限于練車和考試,最多再加上一兩頓飯的情分,别無其他,所以很多拿了證的學員,基本上不會再和教練主動聯系,更别說進一步成為朋友。
工作時間的差異,也是另一大阻礙。
考證的我們,大多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學生黨,生活規律,節奏舒緩。但是駕校的教練,要想帶的學員合格率高,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知不覺就成為了城市午夜的守護人。如果說要在交朋友和賺錢之間做選擇,他們毫不猶豫地會選擇後者。
所以接觸的學員多,也隻不過增加了他們看清人際關系的本質:利用與被利用,隻有對他人有價值,他們才會主動向你靠近。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不必執着于長遠的深交,萍水相逢也挺好。
。
油水足,收入高?
網絡圖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駕校教練成為了“吃、拿、卡、要”的代言人:
主動聯系學員,要求請吃飯,明示或暗示送香煙、送飲料等等爆料,在互聯網上屢見不鮮。
遠的不說,就說娟子的老弟考證的時候,他的教練就說過讓他拿證之後請客。或許他們對小姑娘還算是比較随和的,但是對大部分男學員來說,就沒有這麼好命了。
所以漸漸地,教練的灰色收入就成為了他們身上的一個标簽——“油水足”。
再說說工資,我們或多或少知道,駕校教練的收入與所帶學員的合格率是相挂鈎的,教練的合格率越高,駕校的名聲越響,就越能吸引更多萌新去報名,駕校和教練雙方的收入才能成倍增長。
而在柳州,盡管居民總體的收入水平不高,但是要想順利拿到駕照,怎麼着也得3000元左右,這其中還不包含挂科之後的補考費。手指頭大緻算算也能知道,一個教練一個月隻要能招到幾個新學員,再考過幾個老學員,收入穩穩秒殺七成以上每月隻拿兩三千工資的柳州人。
這又給駕校教練扣上了一頂帽子——“收入高”。
。
可是,也許是受中央“八項規定”“狠刹歪風邪氣”等作風建設影響,教練們的收入也變得相對單一、透明。
娟子的教練自己說,每天起早貪黑,每個月現在也就四五千塊,肩上還扛着房貸、車貸,要不是家裡面能夠幫襯一點,估計得喝西北風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教練帶的都是女學員居多,出于避嫌的緣故,很少看到他和學員一起閑聊,更别提主動讓我們請客吃飯什麼的,可以看得出是個本分人。
或許那些“吃、拿、卡、要”的教練還是會有,但是市場的競争最終還是會将他們淘汰。畢竟“考駕照”在目前還是個“熟人經濟”的模式,教練招學員依靠的,還是不斷積累起來的口碑和信譽。
。
時間自由,生活盡在掌握?如果說把駕校教練與教書育人的老師相比較,誰更高尚?娟子想絕大部分人都會選老師,畢竟十年寒窗少不了老師們的辛勤灌溉與無私奉獻。
但即便是僅僅教授我們考試技巧的駕校教練,也在考證的那幾個月裡,給予我們引導和幫助,從這個角度說,他們也擔得起師長的名号。但是與老師寒暑假不同,駕校教練要想收入過得去,幾乎要扛起“997”的大旗。
尤其是一個人帶隊的教練,時間基本不夠用:
■ 早上9:00到12:00,練車場上學員陸陸續續到齊,需要教練在場看着,适時指導;
■下午15:00到18:30,依然要面對學習科目二的學員,教授看點位、調方向。
如果恰好這星期學員要考試,那麼工作還得繼續:
■19:00至22:00,帶學員到考場實地訓練,然後再把他們送回集合地,才能收拾包袱吃點夜宵、回家。
等終于打點清楚,躺在床上的時候,已經将近淩晨1點。
網絡圖片
對單身漢而言,上面的作息時間可以說很友善了,至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是對于已經組建家庭的人來說,駕校教練表面上的時間自由也有很多無奈:
孩子家長會,跟學員說:今天下午不練車;丈母娘生日,跟學員說:今天不練;老婆生日、結婚紀念日、情人節……,跟學員說:今天不練;親戚朋友生病住院,跟學員說:這周不練;想出門旅遊放松一下,跟學員說:這周不練……到最後,學員可能不會跟教練說什麼,但是如果有朋友要學車,他們就不一定會幫你說好話了。
一天24小時,駕校教練的職業屬性,注定在學員和家裡人之中,他們要虧欠一方。
。
群像:“老油條”對于駕校教練這個群體,如果非要找一個詞來描述,那應該是“老油條”吧。為什麼這樣說呢?
他們處事圓滑——
興許是接觸到的學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所以什麼行業内幕都知道一些,所以和教練“侃大山”是件挺有趣的事,不過反過來看,這也使得他們身上,或多或少有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特性;
他們“以不變應萬變”——
或許是“教練罵你是為你好”“罵一下,印象更深刻”等類似觀念的灌輸,使得大多數學員在被教練教訓的時候默默接受,也讓教練的教學方法變得簡單粗暴。
駕校教練有時候更像是封建時期書塾裡的老先生,隻要求你記住他說的話,按照他說的做,而不理會學員到底知道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更加沒有時間學習《教育心理學》,不講求因材施教,反正最終目的是拿到駕照,因此“填鴨式”的灌輸 不斷地重複,就是他們的必勝絕招。
他們深谙社會潛規則——
如果考試的時候,遇上機械故障被判定考試不合格,别較勁兒,承認這次運氣差了一點,下次在預約就好。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二:
其一,申訴過程相當繁瑣,除非在場的安全員你認識,要不他們是不會幫忙走這個流程的;
其二,教練也無能為力,因為單個學員遇到這樣的情況,下次重新預約就好,但是如果為了這一次偶然,教練把安全員或者考試中心的人得罪了,那麼他之後帶的學員都有可能遭殃,所以也别怪教練不争取、不伸張正義。
。
網絡圖片
在練車場以及到考場實地晃了晃,娟子見過的教練也有十數位。從他們的談吐可以發現,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看都是資深的社會人——年紀輕輕就開始闖蕩,經曆過生活的摔打曆練,最終由親戚帶入行,成為駕考教練,開始起早貪黑的職業生涯。
跟教練們接觸得多了之後,慢慢地發現,和我們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一樣,即便他們已經被時間磨平棱角,卻依然懷揣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笨拙地重複而努力着。
就像他們交給學員的方法一樣,重複之後再重複,直到把駕駛的操作内化成一種本能,那還有什麼考試能難倒你呢?
。
網絡圖片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說“為什麼很多人甯願承受生活的苦,也不願選擇學習的苦”。理由很簡單,因為學習的苦咱們可以選,但是生活的苦就算我們躺着一動不動,它也會主動找上門來。
如果你能看到這裡,請摘掉有色眼鏡,重新去認識一下正在烈日下教學的教練。
他和我們一樣,都是在生活的苦海裡,努力奮鬥着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