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2021年,三十年前即1991年,當時剛剛改革開始十來年,錢還很值錢,當時的萬元戶依然可以被當做土豪,但目前的萬元戶,在城市裡可能連一平方米都買不上,在很多人的觀感中,現在的錢是越來越不值錢,那麼1991年月工資100元,相當于今天的多少錢呢?
按照貨币供應量比較什麼是貨币供應量呢?貨币供應量是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它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标之一。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990年,我國的廣義貨币供應量M2總額為19349.9億元;而截止2021年05月,我國最新的廣義貨币供應量M2為2275538億元,30年的時間裡,我國發放的貨币量同比增加了:2275538/19349.9=117.6倍。如果按照貨币供應量數據計算的話,那麼30年前,一個月100元的工資就相當于今天的:100*117.6=11756元/月,也就是月收入過萬。
不過很多人會發現,30年前,他月收入确實有100元,但是30年後的今天,他月收入并沒有過萬,這是為什麼呢?之所以這樣,一方系因為M2并沒有全部流入市場所緻;另一方面是M2在不同的方面投放比例并不一樣。所以說我們的實際收入增幅并沒有理論上的那麼高。
物價對比現實中可對比的物價太多了,比如以房價、醫療、教育,那是翻了幾十上百倍都有,但如果以交通工具(如摩托車)或者電子産品(如大哥大)為例,這些産品價格确是不增反降,所以取物價對比,其實帶有片面性,在這方面來說,要盡量公證一點,我認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會更具有代表性,因為這是每個民衆都不可或缺的,也是最常用到的産品。柴米油醬醋茶中我們取更具有代表性物品的三個來對比:一是大米;二是食用油;三是豬肉。由于不同地區的價格會略有出入,本次采取的數據是平均物價值。
1、大米:1991年平價大米0.24元/斤;議價大米0.3元/斤,目前國内的米價差别很大,從2元/斤-20元/斤的都有,按照我常買的10元/斤計算,30年的時間裡米價翻了:10/0.3=33.33倍(以議價大米為對比)。
2、食用油:食用油在當時還是需要用油票購買的,網上沒有找到1991年的食用油均價,找到了1995年的數據,一公斤為4.8元,不過經曆過90年的人都知道,90年代是我國通脹最厲害的一個時代,所以在1991年的時候,一公斤食用油估計就1.5元最多。現在的食用油價格呢?5升的魯花花生油價格的大概在160元/桶,1桶的重量約為9.4斤,也就是說折合每斤:160/9.4=17元,40年油價翻了:17/0.75=22.67倍。
3、豬肉:1991年國内生豬價格大緻在1.7元一斤左右,目前的豬肉價格呢?2021年以來,國内豬肉價格一路下滑,按照最新的數據,6月30日,國内生豬的價格差不多在16.6元/斤左右,按照這個計算,豬肉翻了10倍左右(不過目前的豬肉價格偏低,實際應該在15倍左右會更精準)。
綜合以上三部分商品的物價來說,30年的物價漲幅預計在23倍左右,以這個漲幅計算當年的100元放在今天,按照物價計算,相當于:100*23=2300元左右。顯然我們的工資漲幅高于這個數。
總結從貨币供應量上來看,顯然我們的工資漲幅低于貨币供應量的增長,所以我們才會在房産、教育、醫療上感到吃力;但是單純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考慮的話,我們的工資漲幅又高于這些物品的漲幅,所以在今天我們感覺吃飽穿暖已經不算什麼問題了。其實對比這些并不能改變什麼,活在當下,才是我們所要考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