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經網絡流行過這麼一句話:到迪拜撿垃圾也能成為富豪,雖然這句話有點過于誇張化,但并不影響迪拜确實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國家城市。素有“貿易之都”的迪拜掌控着中東地區的經濟命脈,是重要的城市貿易樞紐,其國民GDP高達3768億迪拉姆,換算成美元大約是1029億。
在迪拜的街道上,看見的警車大多是奢侈品牌,像蘭博基尼、寶馬、保時捷、法拉利等這些級别的,而最低的配置是吉普車。而且當地富豪都有價值上億的私人飛機,私人遊艇就更不用說了。本地居民,就算不工作,靠着各種福利,也不愁吃喝,足見去經濟發達程度了 。
迪拜能如此富裕主要是通過石油發展起來的,而後期重點發展旅遊業。由于擁有優渥的經濟基礎,加上文化的豐富多彩,進而吸引了無數的外地遊客到迪拜遊玩消費。曽經我國有一位山西的煤老闆就到過迪拜,在那裡還被當地的富豪告知了一句話,說你即便再怎麼有錢,但在迪拜也是沒什麼地位的,這話對他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這位山西煤老闆的名字叫劉金啟,自小家境不好,他便很早跟随父親出來工作,期間受到了不少異樣的眼光,一直被别人瞧不起,他不甘被别人看低,付出很大的努力,成為了當地身家過億的煤老闆。正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劉金啟大力發展家鄉的基礎建設,隻要誰有困難,他都會盡全力去幫助村民解決。
有錢之後的他,生活過得越發的空虛,然後在朋友的建議下,便打算到迪拜旅遊,他想看看那裡傳說中貴族般的生活是怎麼樣的,也想體驗一把。不久,他在迪拜才7天的時間,就花了大概1300萬人民币。他在臨走之前被一位當地的富豪朋友邀請去吃飯,他們一邊聊天一邊吃飯。
期間,富豪朋友對他說,在迪拜并不是有錢就能擁有地位的,而往往有地位的人是那些在沙漠植樹的人。由于迪拜的沙漠很多,經常會有沙塵暴發生,所以當地的富豪想生存下去,便自發地去植樹造林,也為了後代能夠長久地享受到富貴的生活。
當時劉金啟就被這句話給點醒了,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了。回到國内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到甯夏了解情況,通過了解之後,投入兩億的資金去種植葡萄,将其制成葡萄酒對外銷售,從而幫助當地脫貧。用幾年的時間,前後花費了十幾億才得以成功,他的葡萄酒産業成功推向國際市場。
在這期間,他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甚至想一度放棄,但他還是堅持下來了,過上了成功的人生,這不就應了那句話嗎,堅持就是勝利。隻要堅持努力下去,結果都不會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