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希望就不會失望的文言文?近日來在網上多次看到“誠不欺我”的句子,它表達的意思應是“确實沒有欺騙我”, 其意思也容易看得懂,但它其實類似于一種中式英語,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說的是這個意思,但不符合英語語法,不太地道,“很久不見”準确的英語說法應該是“It's been a long time sine we met last time.”,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抱希望就不會失望的文言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不抱希望就不會失望的文言文
近日來在網上多次看到“誠不欺我”的句子,它表達的意思應是“确實沒有欺騙我”, 其意思也容易看得懂,但它其實類似于一種中式英語,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說的是這個意思,但不符合英語語法,不太地道,“很久不見”準确的英語說法應該是“It's been a long time sine we met last time.”。
同樣,“誠不欺我”就有一種現代漢語的文言文味道。在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1980年修訂本中有詳細說明。在古漢語裡,用“不”、“毋”、“未”、“莫”四個否定詞的否定句有一個特點: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總是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論語·先進》:“居則曰:‘不吾知也’”。“吾”是“知”的賓語,放在“知”的前面,現代漢語卻隻能說“不知道我”或“不了解我”。
又如《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這裡的“無”同“毋”,“爾”是“詐”的賓語,“我”是“虞”的賓語,所以均倒裝前置。“詐”和“虞”都是“欺騙”的意思,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 此典後來引申出成語“爾虞我詐”,喻互相欺騙。
另外補充一下,疑問句裡的疑問代詞賓語也必須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論語·子罕》:“吾誰欺?欺天乎?”。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欺騙誰?欺騙老天嗎?”。“誰”是代詞賓語就放在動詞“欺”前面,而“天”是名詞賓語就放在動詞“欺”後面。
又如《左傳成公三年》:“臣實不才,又誰敢怨?”。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臣實在愚鈍,又敢埋怨誰?”。“誰”是代詞賓語就放在動詞“怨”前面。
這種代詞賓語前置的詞序,一直為後代古文家所遵守。例如範仲淹《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路歸去呢?”。 “誰”是代詞賓語就放在動詞“與”前面。
又如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将何适而非快?”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那麼到什麼地方不快樂呢?”。 “何”是代詞賓語就放在動詞“适”前面。
通過上面的例證說明,準确的文言文表達方式應是“誠不我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