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和現代美學?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農曆春節,不少網友已經在搜索各大電視台2022年春晚會有什麼特色,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中華文化和現代美學?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華文化和現代美學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的農曆春節,不少網友已經在搜索各大電視台2022年春晚會有什麼特色。
提到晚會,就不能不提2021年,河南廣播電視台火爆全網的奇妙遊系列節目。
《洛神水賦》節目。受訪者供圖
一名舞蹈演員化身“洛神”在水下飛來飛去,她娉婷袅娜又不乏剛勁的絕美舞姿令觀衆心馳神往。
這個收獲無數好評的節目《洛神水賦》,就是端午奇妙遊晚會的開篇之作,而陳佳正是這台晚會的總導演。
《端午奇妙遊》總導演陳佳。高亞永/攝
“這麼有創意的節目是如何完成的?”面對提問,陳佳沉思了片刻,思緒好像回到了那個一點也不奇妙的午後。
“距離《端午奇妙遊》節目上線播出還有8天時間,突然收到領導斃掉《洛神水賦》節目第一稿樣片的通知。”整個下午,對陳佳來說很糟糕,但她還是決定立馬起身去上海重拍“洛神”。
曆史典籍裡,不論是《山海經》《天問》,還是《洛神賦》,每個曆史年代的人對“洛神”都有不同的闡釋。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作品裡的“洛神”都有着絕代風華。
“而我們要做的是忘記過去,拍出對‘洛神’之美的超凡想象,實現中國美學的極緻表達。”陳佳的核心創作團隊一共有4人,從70後到90後,年齡的跨度讓他們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我們提出一個放手一搏的大膽構思,在水下拍攝‘洛神’。” 對陳佳和團隊來說,這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嘗試,能否成功,他們并不确定。
經過一遍遍模拟,一次次下水,一幀幀複查,從午後開機一直到次日淩晨,整整12個小時,最終換來了1分50秒《洛神水賦》節目的誕生。
在水下拍攝“洛神”。受訪者供圖
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陳佳說感覺就像發生在昨天,“演員連續200多次下水,眼睛被水壓刺得通紅;工作人員的手臂被魚線割傷多處;我的喉嚨也因為要大聲喊話沙啞到發不出聲音。”
《洛神水賦》播出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其個人推特上稱贊節目是“難以置信的美麗!翩若驚鴻,矯若遊龍”,汪文斌也在Facebook個人賬号上發出了同樣的内容,趙立堅轉發了華春瑩點贊《洛神水賦》的推文。
對于《洛神水賦》,國外網友多有贊歎之詞。“對比其他水下表演,是中國5000年文化使得這段表演獨特而絕美。”
面對突如其來的爆紅,陳佳有些意外,“我真的從來沒有想過會‘出圈’,我隻是在做一個導演該做的事,做好本職工作而已。”
其實,作為總導演,陳佳要考慮和承擔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
《蘭陵王入陣曲》片段。受訪者供圖
陳佳接到《端午奇妙遊》的創作任務,是在2021年的五一假期後,那時距離節目播出隻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當時完全顧不上考慮太多,能做的就是争分奪秒。”
在《春晚》的“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的“芙蓉池”、《清明奇妙遊》的“紙扇書生”等節目頻頻“出圈”之後,觀衆對于“河南出品”的晚會已經有了格外的期待,創作上陳佳遇到了突破的瓶頸。
“一輪輪的頭腦風暴後,我們想到了一種特别的節目串聯形态——‘網劇 網綜’。”對于這種創新,陳佳并不是完全有把握。
晚會播出後,觀衆的反饋讓陳佳懸着的心落到了肚子裡。全網掀起了對傳統文化從“出圈”到“破圈”再到“炸圈”的熱烈讨論,網友還紛紛化身節目的“自來水”在網上安利。
《端午奇妙遊》晚會籌備花絮。受訪者供圖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這個話題發酵,更多的網友發現這真的是一檔值得看完再看的節目,非常純粹,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做作煽情,完全是用傳統文化底蘊帶給觀衆們最真實的唯美震撼。
有些媒體評論,晚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用現代科技破解了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密碼。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無論是AI、VR的科技賦能,還是‘網劇 網綜’的形式革新,都不可能成為某一個文化創作機構的獨門武器,也不會是永遠有效百試不爽的靈丹妙藥。如果真的有什麼密碼,那也應該是對傳統文化的自信認知和開放态度。”陳佳坦言。
在采訪的最後,陳佳自豪地說:“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描繪一幅名叫‘中國文化’的美麗圖畫。我們要讓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們,都能夠看到它,愛上它,看到中華文化深厚久遠的燦爛成就,愛上文化中國走向世界的自信昂揚。”
國風吹起,文化大美,我們有理由相信有更多的文藝創作能“出圈”“破壁”。
轉自|人民網-強國論壇 周晶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