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
唐代以來,牡丹之盛,唯有洛陽,以“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傳于世。
唐朝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詩句正是描寫洛陽城的景象。
又到了牡丹花開放的季節,讓我們品讀古詩來一場高品位的“雲旅遊”吧
01、《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2,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4,花開時節動京城。
解評: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暗示了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02、《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其一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怅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其二
新昌窦給事宅南亭花下作⑸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豔散随風。
晴明落地猶惆怅,何況飄零泥土中。
解評:
在群芳鬥豔的花季裡,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姗姗來遲,待到牡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将到盡期。曆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别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這組詩第一首卻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03、《牡丹》
【唐】羅隐
似共東風别有因,绛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秾華過此身。
解評:
羅隐是晚唐道家學者,這首“牡丹”詩,也牽涉到道家故事。據《酉陽雜俎》載:相傳韓愈之侄孫韓湘,學道成仙後,曾勸韓愈也棄官學道,韓愈不肯,韓湘曾于初冬,令牡丹花開數色,預言韓愈未來之事,後皆應驗,使韓愈為之震驚。羅隐這首《牡丹》詩,似取乎此。
04、《紅白牡丹》
【唐】吳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靜中相對更情多。
殷鮮一半霞分绮,潔澈旁邊月飐波。
看久願成莊叟夢,惜留須倩魯陽戈。
重來應共今來别,風堕香殘襯綠莎。
解評:
詩人先借莊周夢蝶的典故,表明為了能一直與牡丹花相伴自己願意變為蝴蝶;而借魯陽揮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時間倒流從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
表現了詩人對牡丹的喜愛和惜别之情。也表達了自己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和無力改變唐朝危局的無奈,希望有力挽危局的人出現。
05、《和僧詠牡丹》
【唐】吳融
萬緣銷盡本無心,何事看花恨卻深。
都是支郎足情調,墜香殘蕊亦成吟。
解評:
做為出家僧人,按佛祖的訓戒,是必須清心寡欲,超越凡塵的。留戀風花雪月自然難脫塵緣,至于由吟誦花木而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社會的更替興衰,則恐有離經叛道之嫌。詩題中這位詩僧看到牡丹香墜蕊殘之後偏偏塵緣未了寫了一首詩,抒發了他看花之後内心的極度傷感和悲哀。吳融看過之後,寫了這首和詩,委婉地對這位僧人加以諷勸,表現了詩人晚年時對人生、對社會的達觀态度。
06、《杭州開元寺牡丹》
【唐】張祜
濃豔初開小藥欄,人人惆怅出長安。
風流卻是錢塘寺,不踏紅塵見牡丹。
07、《牡丹》
【唐】韓琮
桃時杏日不争濃,葉帳陰成始放紅。
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名移蘭杜千年後,貴擅笙歌百醉中。
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
08、《牡丹》
【唐】李山甫
邀勒春風不早開,衆芳飄後上樓台。
數苞仙豔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曉露精神妖欲動,暮煙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輕薄,斜倚闌幹首重回。
09、《牡丹》
【唐】柳渾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解評:
此詩以輕松平淡語言作側面譏刺。前兩句歎牡丹價格昂貴而豪家權門揮金如土滿不在乎。三句轉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寫牡丹花與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詩譴責官僚貴族豪華奢侈,任意揮霍民膏民血,同時流露出反對奢靡浪費和對民生疾苦的隐憂關心之情。
10、《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态破朝霞。
解評:
這首詩沒有具體描寫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過賞花者的主觀感受間接表現的。牡丹在景物中獨占鳌頭,引起詩人無比的贊歎,從而既可見牡丹之美,又表現了詩人對牡丹花的喜愛。
感謝閱讀,圖文來自網絡,如侵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