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大家都吃過
雖然許多人搞不清它和菠蘿的區别
但很多人都覺得
沒有刺的才是鳳梨
有刺的就是菠蘿
在這屆中國花博會上
辰山植物園在上海館展出了100多種鳳梨
原本以為畫風是這樣的
▽
網絡圖
可是去了才發現
它們原來是這樣的
▼
李一能 攝
這一眼望去,
五彩缤紛猶如熱帶雨林的植物,
包括遠景處那個大高個,
全部都是鳳梨。
難道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
怎麼一個都不認識?
來自辰山植物園的首席園藝師李萍告訴我:
“你的鳳梨觀需要更新了。”
作為一名專門研究這一植物的“鳳梨達人”,
李萍向我講述了鳳梨家族輝煌的往事。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鳳梨科,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植物,它的祖先,肯定不是我們在水果店裡看到的樣子。
這種好養活,生命力頑強的植物,在千萬年的進化中,在美洲開枝散葉。它最大的本事,就是适應力極強,能根據環境來改變自己的模樣。
比如展館内3米4高的優雅卷瓣鳳梨,鳳梨界的身高擔當,這麼一個大高個,居然生長在懸崖峭壁上。崖壁缺水,它的秘訣就是自帶水壺,可以用葉片儲存雨水。開花成熟後,種子就像蒲公英一樣從懸崖峭壁飄落,落地生根。
又比如,這些如同藤蔓一般的長須植物,它的名字叫松蘿鳳梨,又叫老人須,是典型的空氣鳳梨。松蘿鳳梨的根已經退化,它的枝和葉長成彎彎曲曲的線形,直接挂在樹枝上;而其它有根的空氣鳳梨它的根系隻作攀附之用,完全無需紮根土壤,靠光合作用與吸收空氣中的水汽就能生存。人們曾經對它的分類非常迷惑,經過反複研究以才發現,這貨居然也是鳳梨。
松蘿鳳梨
除此之外,館内還有很多聞所未聞的鳳梨,有的像海星,有的像水盆,有的美豔絕倫,有的樸實無華,有的頑強生長,有的佛系度日。總而言之,沒有一個長得像菠蘿。
那麼問題來了,
這些鳳梨能不能吃?
味道如何?
↓
李老師嘿嘿一笑:“吃是沒問題,隻要果實是漿果類型、果肉多汁的都可以吃,鳳梨科都是沒毒的,有的味道還不錯,但果實大多比較小,有的嘛,就一言難盡了。”而這就是菠蘿,為何能成為鳳梨科家族最出息成員的原因了。
其實菠蘿和鳳梨,隻是産地不同叫法不同,有的有刺有的沒刺,但基本上就是同一個東西,類似吉娃娃和哈士奇,樣子大不一樣,但祖先都是灰狼。
圖片來源:東方IC
鑒于鳳梨科家族過于龐大,為了避免混淆,李老師建議把能吃的鳳梨叫做菠蘿,而把“鳳梨”的這個詞讓給對整個家族的稱謂。
關于菠蘿的起源,大概是在南美洲的一位鳳梨家族成員,在不知何時靈光一現,把自己進化成果實特别香的物種,歡迎各路飛禽走獸前來品嘗,順便把種子也吞下去,好幫它開枝散葉。
當印第安人第一次見到菠蘿時,湊近一聞,頓時心曠神怡,大叫一聲“好香啊!”于是拉丁文中菠蘿的屬名Ananas,就是好香的意思。
于是人類開始了對菠蘿的不斷馴化,通過培育雜交,菠蘿的味道越來越好,成為了鳳梨家族最昌盛的一支,在全世界落地生根,在為人類提供美食的同時,也讓自身種群數量繁盛無比,遠超那些在懸崖峭壁、熱帶雨林中苟且度日的“窮親戚”們,以至于成為了鳳梨科的“形象大使”,讓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數人以為,它就是鳳梨唯一的樣子。
正是因為本屆花博會,鳳梨家族才有機會借着複興館的寶地,向大家莊嚴宣告:“你們以為自己很懂鳳梨,其實你們一無所知!”
目前,已經被發現的鳳梨科植物已經有3600多種,還有新物種在不斷被發現。李老師告訴我,花博會不僅可以賞花看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讓大家認識許多不為人知的神奇植物。
帝王卷瓣鳳梨
它們度過漫長的光陰,曆經劫難頑強生存至今,演化出各種神奇的形态,但同時也非常脆弱,有的已經瀕臨滅絕,它們的存在不僅是讓這個世界更為精彩,也是生态鍊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護它們,首先要從了解開始。
彩葉鳳梨
如果您前去參觀花博園,隻是走馬觀花看看漂亮花草,那麼撇開排隊,半天功夫就能看得八九不離十。但如果您願意停下腳步,聽聽駐館專家們講講這些植物背後的故事,那麼一個館看一天,時間也未必足夠。
比如在上海館,如果有幸偶遇李萍老師,她很可能會捧着一盒菠蘿對您說:“嘗一塊菠蘿呗?順便來聽我講講它在這裡一百多個親戚的故事?”
新民眼工作室 李一能
圖片 | 除署名外均由周馨攝
視頻攝制 | 陳炅玮
編輯 | 顧瑩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