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飲食男女,男人們常愛“吃豆腐”,而女人們則很容易因男人“吃豆腐”而“吃醋”。在傳統認知中,“吃豆腐”就是輕薄人的意思,可是,鮮有人知的,它還有一層“占便宜”的意思。關于“吃豆腐”和“吃醋”二詞的來曆,民間流傳着這樣幾段饒有趣味的典故。
“豆腐之法”最早始于淮南劉安,據記載,劉邦之孫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藥,于安徽壽縣無意中煉出了“潔白柔嫩”的豆腐。從那以後,豆腐便成為了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小吃。據史籍記載,古代人們一般會在碗中放置一大塊豆腐,用刀将其劃成小塊後,再撒上佐料進食。
因為吃法較為簡單,坊間一時之間出現了許多這樣的豆腐快餐店。
關于“吃豆腐”,民間流傳着兩個典故。
第一個典故是這樣的,相傳,長安街頭有許多賣豆腐的小店,因為制作豆腐需要經過拉磨、濾渣等一系列繁瑣的過程,所以,這種小店一般都是夫妻兩合夥經營。丈夫年富力強,一般在家中制作豆腐,而妻子善于吆喝,便負責将豆腐放到集市上售賣。因為賣豆腐的小店很多,競争激烈,所以,妻子便想出了用美色招徕顧客的方法。
因常年食用豆腐的緣故,老闆娘通常生的細皮嫩肉,很多男人為了與老闆娘調情,便主動擔起了為家中買豆腐的職責。夫妻兩的生意越做越好,男人們與老闆娘調情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家中的老婆們自然是醋海翻騰,此後,隻要自己的丈夫回家晚了,她們便會訓斥道:“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于是乎,“吃豆腐”便成了“揩油”的代名詞。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代吃豆腐是辦喪禮人家的習俗。
相傳,在古代,所有前往喪禮吊唁的人都要吃豆腐或者是豆腐飯。一次,一戶人家辦喪禮時需要運送一具女屍,因當時條件簡陋,這戶人家便将白豆腐作為了招待賓客的吃食。當時,參加喪禮的人非常多,所以,這戶人家便直接在平地上擺了幾大桌豆腐,任由賓客自取。因為人多眼雜,一些當地的潑皮無賴便打着幫忙的幌子蹭吃蹭喝。久而久之,“吃豆腐”一詞便有了“好吃懶做、遊手好閑”的引申意義。
其實,在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開始流傳這句頗具幽默而帶諷刺的新詞兒了。生活中比較典型而常見的,是個别男士愛跟女性調笑,甚至,動手動腳占點便宜的,就被人斥之謂“吃豆腐”。又說,“豆腐”具有色白、面細、質嫩、性軟四個特點,恰與“年輕女子”肌膚白皙細嫩而性情軟弱的特點相契合。所以,“吃豆腐”被用來借指調戲年輕的女子。
吃完“豆腐”,再說說“吃醋”。
“吃醋”這個詞是嫉妒的同義詞,即:表示男女相戀時,若有第三者介入,另一方往往會出現争風吃醋的情況。至于為何要将嫉妒稱作“吃醋”,還得從唐太宗和房玄齡之間發生的一段趣事說起。
相傳,唐太宗為了籠絡房玄齡的心,賜給了他幾位美女做妾。哪曾想房玄齡是個“妻管嚴”,根本不敢接受這樣的封賞。皇帝料到房玄齡之妻可能是個悍婦,便派太監拿着一壺“毒酒”傳召房夫人。唐太宗讓太監告訴她,若不能接受這幾名美妾,便需即刻飲下“毒酒”。
可是,唐太宗沒想到的是,房玄齡之妻竟面不改色的接過“毒酒”,含淚一飲而盡。慶幸的是,壺中裝的并不是什麼毒酒,而是醋。原來,太宗是想要通過此法考驗房玄齡之妻,看她是否如傳言那般剛烈。烏龍過後,皇帝打消了要為房玄齡填房的念頭,他正言對房玄齡說道:“你老婆果然是剛烈女子,朕也十分敬重他,你以後就跟老婆好好過吧。”經此一事,“吃醋”便有了嫉妒的意思。
除了唐太宗以醋試妒外,曹雪芹也用文字将嫉妒與醋聯系在了一起。在《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中講到“晴雯聽她說‘我們’,自然是她和寶玉了,心中不免又添了幾分醋意……”在曹雪芹的筆下,吃醋又衍生出了幾分心酸的意義,即:因嫉妒而心酸。明代《燕子箋》中也有“隻管他撚酸吃醋”的記載,“吃醋”一詞引申出的“嫉妒”意義算是徹底被文學界接納了。
至于古人為何要将“嫉妒”與“吃醋”聯系在一起,史學界流傳着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獅吼說”,《續文獻通考》中提到“獅子日食醋”,而《在閣知新錄》又将妒婦比作獅子,故“吃醋便成了“嫉妒”的代名詞。
第二種說法是“壞醋說”,即在南方一些地區,家中釀醋不得同時釀造兩缸,否則,必會出現一缸壞掉的情況。因此,家中不可同時有兩缸醋。“壞醋說”雖有些牽強,但是,也反映出了民間百姓對一夫一妻制的向往。
第三種說法是“酸味說”,清代《兒女英雄傳》中提到“切莫被那賣高醋的過逾賺了你的錢去……你受一個嫉妒的病兒,博一個'醋娘子'的美号”,因為醋是酸的,而酸味兒又有痛苦意,故人們便将撚酸吃醋與嫉妒聯系起來,比喻因嫉妒而心酸的感覺。
其實,吃醋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是愛和關心的别樣表現。潛意識裡則是感情專屬和害怕失去的一種保護。戀愛或婚姻中,如果兩個人對彼此視而不見、一點醋都不吃,愛情也就淡而無味了。偶爾吃一回醋,說不定就能給平庸瑣碎的生活“吃”出一片廣闊的天地,但是醋勁大了,未免就過猶不及。
參考資料:
【《初刻拍案驚奇》、《續文獻通考》、《兒女英雄傳》、《在閣知新錄》、《儒林外史》、《紅樓夢》、《燕子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