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葛先生急匆匆的來到平安普惠遼甯分公司,他表示自己因急需用錢,想辦理借款,在網上找到了一個自稱平安普惠的客服人員,并簽署了一份借款合同,但出于謹慎考慮,他還是決定到線下門店讓工作人員辨别合同真僞。聽完葛先生一番叙述,平安普惠工作人員敏銳的意識到對方遇上了“仿冒客服”的金融騙局,不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便一通操作幫助葛先生追回了三萬塊損失,還在幾天後還收獲了葛先生的上門緻謝。
仿冒金融客服詐騙套路深 平安普惠員工及時識别騙局
葛先生遇到的“仿冒客服”是近幾年來常見的金融詐騙形式,與之相似的還有仿冒知名金融APP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等。一旦輕信對方掉入陷阱,不但會洩露個人信息,還會導緻财産上的損失。對此,銀保監會曾發布《關于防範短信釣魚詐騙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保護個人賬戶信息安全,從官方渠道辦理手機銀行或網上銀行業務,謹防短信釣魚詐騙,侵害資金安全。
針對上述情況,平安普惠工作人員迅速判斷出葛先生遭遇騙局,主要基于以下幾點。首先,平安普惠現階段多為全程線上操作,并不直接簽署紙質版合同;其次,據葛先生講到,對方在給到合同後讓他往自己一張銀行卡内存了三萬元錢,說是要先做流水,然後才能放款。而平安普惠和任何正規金融機構都不會要求在貸款前向消費者索要費用,而此行為恰恰是騙子的常用套路,在取得消費者信任後,以需要保證金、證明有借款能力等各種名義向受害者們索要費用,從而進行詐騙。
對此,平安普惠工作人員與葛先生馬上查了其卡内餘額,發現卡中的錢财已不翼而飛,在查詢其流水之後,發現葛先生的三萬元款項在存入之後就迅速轉到了他名下的另一張銀行卡内。但是葛先生堅持聲稱自己從未辦理過這張銀行卡。基于以上種種信息,平安普惠工作人員大概已猜到整個詐騙過程,便提出查看葛先生和騙子的聊天記錄,發現在溝通過程中,騙子曾多次索要其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驗證碼等。
平安普惠工作人員告訴葛先生騙子是在獲取他的個人信息後在網上開通了新的手機銀行,在其三萬元存入原銀行卡的同時将款項轉入新開銀行卡内,截止目前騙子雖未完全得手也隻差最後一步,即讓葛先生進行人臉識别,待識别通過後這三萬塊錢就真的飛進騙子的腰包了,而現在要做的就是搶先一步阻斷騙子的套路。因此在平安普惠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與葛先生一起快速到所在銀行申請了賬号注銷,并将款項直接取出來,成功的避免了财産損失。
“平安守護者”保護消費者權益 平安普惠一直在路上
此次幫助市民識别騙局,阻止錢财損失不過是平安普惠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小微信貸服務機構,平安普惠一直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戰略發展的核心要素。數年來堅持開“維C行動”提升金融消費者素養,幫助消費者遠離各類金融風險。今年以來,平安普惠聯動權威單位以創新消保形式普及金融防詐知識。
2021年6月,平安普惠對“維C行動”進行了全面升級,響應中國平安“平安守護者行動” 進社區,同時聯動權威單位,以創新消保形式普及金融防詐知識,向社區居民開展防範非法集資、防範金融詐騙、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公衆宣傳以此幫助公衆培養正确的金融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截止2021年6月,全國35家分支機構廣泛參與,活動累計超過100座城市,累計開展線下活動超270場,近70%聯動警方反詐中心、消協、金融監管部門等,近5000名一線員工參與其中,為超50萬人送去“金融守護”。
平安普惠表示,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道路上,未來還繼續把“平安守護者行動”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推向全國,不斷壯大“溫暖平安人”的群體,守護每一位金融消費者。
,